第八十二章佛教小火苗 - 学医救人:从东汉末年开始 - 南派基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八十二章佛教小火苗

南方的风云变幻一点都没影响高兴的决定。

苟起来发育。

修水利、重视农耕。没办法这就是一个半奴隶的农耕社会。

不知后人如何判定的,难道农奴就不是奴隶了吗?他们就依此判定商周之后结束了奴隶制度。简直是鬼扯!

世家的农奴生死不由己,和奴隶有什么区别。只是没有脚镣而已!

奴隶是某个家族某个势力的财富,这个时代依然是这样。

所以他们很容易满足,只要让他们饿不死手中还有点闲钱他们就完全满足了。

这样的情况下,高兴说修水。喊一声男女老少都来了;再管两餐,侯爷就是最仁慈的人;再给点小钱钱,侯爷就是上帝了。

然后就是耕种了,这事高兴还真懂。

特别是玉米的种植,因为当今的种植技术都是他传出来的。

侯爷说一步一颗玉米苗子,绝对没人说距离太远,舍不得舍弃多余的玉米苗。

这就是高兴在幽州的地位。当然,并州和直隶差一点。凉州最差,但是随着移民之后民心也在逐渐提高。

因为有鲁肃这个兢兢业业的礼曹一手管着教育,一手拿着宣传。

幽州境内基本上每个酒楼都有一个是说书人。每天都在汇报侯爷今天上午给谁看了柄,下午指导了谁地没种好,完全训斥了做的不好的官员。

每天的模板一样,内容不一样。大家听的津津有味之时也愈发觉得侯爷是在造福大家。

鲁子敬这个厚道人真厚道。

然后就是经商,如今治下大的商业只有纸张、布匹和食盐。这玩意,前者使用的人有限制,都是家中有读书的人或者识字的人才会购买,还要限量。

因为产量一直是个大问题。

食盐是定价销售,固定的利润。

布匹这玩意是为了让众人有衣服穿,所以定价也比较低。

这三样只能算是生活所需,不能刺激商业的发展。

最后就是养殖的猪羊。

羊肉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但是猪肉如今每个县城都有售了。这算是一个好的开端。

为了丰富商业,高兴又开始让人暗中开了一家酒楼,手把手的教人做菜。

猪肉的各种做法、大豆的各种菜肴做法、最后就是鱼。

从新鲜的活鱼到晒干的鱼干,从河里面的淡水鱼到海中的各种鱼类。

关键是只要有人来酒楼帮工三个月之后就可以去后厨学厨艺了。

不要觉得三个月帮工心黑坑人,这年代学一门技术有好多人拜师几年都学不到精髓。

这一波操作直接带动了渔业的发展。

为了吃的东西,永远都会刺激人去寻求里面的财富。

至于很多人搞什么玻璃,搞什么大棚。

高兴表示很想找一个一起来到这个时代的人看他如何做出来。

完全是扯犊子,为了做望远镜自己差点撸秃头了才做出来。

开始的时候,荀文若、鲁肃包括荀爽都间接或者直接的告诫自己不要搞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直到年底,荀彧看着一年的税收账簿陷入了沉思。

“今年即便是大量补贴了凉州,税收上的钱财竟然堵住了年初预期的缺口。”

这是他感觉难以置信的地方。

“不奇怪,商君变法。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商业发达。

始皇帝一统六国的基础就是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为大秦带来了巨量的财富。

所以文若啊,不要抵制商业,你是正经儒家弟子。不应该用有色的目光去看他人,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带头制定正确合适的律法和规矩才是一名合格的王佐之才的能人。”

“那侯爷,你说佛门的僧侣要在幽州、并州、凉州以及直隶建造寺庙该不该允许?”

高兴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什么?僧侣?和尚?”

荀彧点了点头。

“理由呢?”

“侯爷在凉州杀伐过重,僧侣说前来替侯爷祈福。”

高兴……

这一刻心中翻起来滔天骇浪,历史怎么变成这样了。佛门怎么就盯上自己了?

关键是自己从未听过东汉末年有佛门的身影啊。

“杀,不驱逐。直接杀!一群搬弄是非的和尚竟敢来糊弄本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