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博弈论没有诡计——借力成事心理学(4)
第21章博弈论没有诡计——借力成事心理学(4)
然而,当史华兹登门拜访时,杜敏夫却闭门不见,令史华兹十分难堪。但他知道,一般有才华的人难免会有些傲气,只有用诚心才能去感化他。所以他并不气馁,接二连三地走访杜敏夫的家,三番五次地要求见面。他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终于使杜敏夫为之动容,接受了史华兹的聘请。 杜敏夫果然身手不凡,他向史华兹建议采用当时最新的衣料——人造丝来制作服装,并且设计出了好几种颇受欢迎的款式。
史华兹是第一个采用人造丝来做衣料的人。由于造价低,而且抢先别人一步,尽占风光,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服装行业的“大哥大”。
杜敏夫就是史华兹的贵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忙,史华兹公司的发展就要大打折扣。但是,在他们的合作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史华兹的真诚和耐心。他面对拒绝毫不气馁,敢于放下面子,以堂堂老板的身份三番五次地请求接见,这样才得以获得贵人的帮助取得事业的成功。
不过,攀附关系不是生拉硬套,要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委婉自如,让他们感受到虽是不经意地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贵人的旧情,甚至让他们陷于旧情旧事的沉湎之中。如果能把与贵人的关系攀附到这种状态,还何愁贵人对你托办的事情冷眼旁观呢?
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别人攀附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身世和社会关系。所以,与贵人拉关系最好是在背后与贵人扯家常、聊天的时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在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这样最容易切中贵人的心意,让他买你的账。
请时刻牢记:贵人的引荐和提拔是你成功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与其任凭自己的单薄力量“白手起家”,不如借助贵人的光彩与热量,为自己铺就一条平坦的通道。
“寄生”于人,成长加速
实用精要
作为“寄生者”,你与你想投靠的寄主地位是不平等的,要想成功地“寄生”,你必须要让对方明白允许你“寄生”是值得的。事实也是如此,很多成功的人都从它的“寄生者”身上得到了很多好处。
提起“寄生者”,很多人会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它让我们联想到许多糟糕的东西,如寄生在我们身体之中、吸食我们的养分并使我们生病的那些微生物。
“寄生者”意味着“不劳而获”和“损人利己”,我们也常常称那些不肯付出努力而混吃混喝的人为“寄生虫”。
但在这个“巨兽”横行的时代,做一个“寄生者”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想要做事,先要立身;想要做大事,先要立稳身。有了“大树”作为依傍,不仅根基稳固,办起事来别人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了。
如果你还不具备成功所需的卓越能力,如果你艰苦卓绝的毅力和征服一切的胆识尚且不够,那么要想成为杰出人士的话,就应该好好地考虑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寄生于人,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智慧。从别人的身上吸取自己需要的能量,既省去了到处“觅食”的艰辛,也令自己成长的过程加快了很多。
现在,你不妨去寻找一棵生命中的“大树”,做一个暂时的“寄生者”,以此从中受益。
乾坤大挪移,化人之力为我所用
实用精要
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个体不同,就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取之所长,补己之短。
一个人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须知借人之力也可成事,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玩耍。他身边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他在松软的沙滩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
小男孩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孩子,那块岩石对他来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岩石却纹丝不动。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把岩石搬动一点点的时候,岩石便又随着他的稍事休息而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气得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滚回来时砸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沙滩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整个过程,他的父亲在不远处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的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搬起岩石,将岩石扔到了远处。
可见,不要羞于向强者求助,有时对自己来说是天大的难事,对强者而言不过只需要动动手指头。甚至在另外一些时候,即使是敌人,也可为己所用。
在亚热带,有一个由三种动物组成的生物链:毒蛇、青蛙和蜈蚣。毒蛇的主要食物是青蛙,青蛙却以有毒的蜈蚣为美食,在青蛙面前是弱者的蜈蚣却能够使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都无可奈何,三者间是两两水火不相容的。然而在冬季,捕蛇者却在同一洞穴中发现三个冤家相安无事地同居一室,和平共处。
它们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克星保护自己的本领:如果毒蛇吃掉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杀死毒蛇,自己就会被青蛙吃掉;青蛙吃掉蜈蚣,自己就会成为毒蛇的盘中餐。这样一来,为了生存,青蛙不吃蜈蚣,以便让蜈蚣帮助自己抵御毒蛇;毒蛇不吃青蛙,以便让青蛙帮助自己抵御蜈蚣;蜈蚣不杀死毒蛇,以便让毒蛇帮助自己抵御青蛙。三者相克又相生,形成了一个美妙的平衡局面。
借人之力,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以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这是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对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更需要多方巧借。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广泛地接受多家的意见,多和不同的人聊聊自己的构想,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多用点脑子来观察周遭的事物,多静下心来思考周遭发生的一些现象,将让你受益匪浅。
正如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所谓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巧妙地借助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人物也有大作用
实用精要
小人物就像小螺丝钉,用得得当,就能推动大机器的运转。不要小看“小人物”,有的时候,“小人物”却有“大用处”。
借人之力成己之事,是获取成功的捷径之一,但在这条捷径上,人们却总是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到那些有权势、有财富的名人和富豪们身上,认为只有这些人才可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贵人,才能给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于是,很多人都成了“势利眼”,瞧不起小人物,只会仰望大人物。
可事实上,“大小”并不绝对,再平凡的人,身上也会有别人所没有闪光点;再庸碌的人,也会有别人所不具的才能。所以对待“小人物”,不要一味趾高气扬,而要懂得变通,善于借助他们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承认,小人物有人小物的优势,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灵活变通,千万不要只逢迎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而要懂得和小人物建立关系,而且,更不可得罪“小人物”,尤其是那些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物”,虽小却能亲近大人物,只要能巧妙地借助他们的力量,同样可以助你办成大事情。
所以,平时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不要小瞧了那些目前不如你的人。俗话说:“不走的路去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哪一天,某个小人物就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每个人不论他目前的境况如何,但都有别人不能替代的地方。所以,待人接物切忌以权贵、贫富为分而有所差别,善待“小人物”也就是善待自己,重视并利用“小人物”也是成功路上不可不知的“常识”。
以静制动,让诤友充当自己的镜子
实用精要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里,只有乐于结交诤友的人,才能改正错误、避免失误,不断取得进步。
你是否发现,朋友中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给你以甜蜜的奉承,也从不给你不切实际的打击,但又总是实话实说,直陈你的过失。他们,就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诤友。
拥有诤友是生命的幸运和福气,因为他们能像镜子一样帮你认清自我。他们对我们直言不讳、肝胆相照,既给予我们真诚地关心,又会直言指出我们的盲区和瑕疵,帮助我们获得快乐、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以善于讷谏而闻名的帝王,他在结交诤友方面有许多有趣的逸事。
传说有一次,唐太宗闲暇无事,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不甘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中的玉笏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能够拥有尉迟恭、魏徵这样的谏友是作为一位帝王最大的荣幸,他也确实依靠这些诤友的力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局面。
要知道,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诤友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就在于给你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诤友的批评,那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不要把诤友的善意批评,想象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切忌把诤友的意见,误会为给自己难堪。善意的批评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它是我们增长见识必须付出的代价。
请不要怀着敌意来看待批评,因为忠言逆耳,你要仔细聆听,了解诤友的批评是否具有建设性。它能让你变得足智多谋、沉稳成熟。若懂得冷静聆听批评,既能保持情面,又对加深友谊具有积极的意义。固然有些批评是尖酸刻薄的,你也要淡化处理,这样诤友才会越来越喜欢给你以忠言和卓见。
其实,在诤友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化成严重的问题。要学会把诤友的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且遵照执行。
得人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