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丰收的号角
天,才刚刚擦亮。
一层薄薄的晨雾,如同轻纱,还笼罩在清溪镇红星村的群山之间。
但整个村子,已经彻底沸腾了。
鸡鸣狗吠声,大人的呼喊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汇成了一股充满生命力的洪流,从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涌出,朝着一个方向汇聚而去。
那漫山遍野,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的樱桃园。
放眼望去,一棵棵樱桃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它们在晨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红得发紫,像无数颗最顶级的红宝石,将整片山野都映照得喜气洋洋。
“都听好了!按陈主任手册上说的来!”
村支书李大山,拿着一个大铁皮喇叭,站在田埂最高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等太阳出来,露水一干,立马开摘!摘的时候要带把儿,轻拿轻放!谁敢给我直接往下撸,今年的分红就别想要了!”
他的身后,站着几十个年轻人,他们是村里临时组建的“采摘督导队”,人手一份陈铭连夜传真过来的《樱桃标准化采摘作业指导手册》。
手册上的内容,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采摘时间: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露水干透,日照不强。”
“采摘手法:食指和中指夹住果柄,向上轻提,严禁拉拽。”
“运输工具:筐底必须铺设三厘米厚软垫,单筐不得超过十五公斤。”
这些在村民们看来闻所未闻的“规矩”,此刻,却成了不可违背的铁律。
全村的男女老少,数百号人,在督导队的指挥下,以前所未有的专业和有序,涌进了这片丰收的火海。
……
与此同时,村委会的大院,已经被彻底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现代工业气息的“分拣包装中心”。
几十张从各家各户凑来的长桌,被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几条简易却高效的流水线。
第一道工序:分拣。
刚从山上运下来的樱桃,被小心翼翼地倒在铺着干净桌布的长桌上。
几十个手脚麻利的妇女,戴着一次性手套,正紧张而专注地进行着筛选。
她们眼前,摆着几个由陈铭亲手制作的“标准卡尺”。
果径大于二十八毫米,色泽紫红,无任何伤痕的,是“特级品”,被轻轻放入左手边的红色小盆。
这些,是供给省城“鲜果汇”和线上高端客户的顶级货。
果径在二十五毫米以上,品相完好的,是“一级品”,放入右手边的蓝色小盆,供给本地市场。
剩下的,则全部归为一堆,作为给村民们的分红福利。
第二道工序:称重与预冷。
分拣好的樱桃,立刻被送到下一站。
一个专门负责称重的年轻人,用电子秤精确称量后,大声报出重量,旁边立刻有人用笔记下。
紧接着,这些樱桃被平铺在竹制的晾晒盘上,几台大功率工业风扇,对着它们呼呼地吹着冷风。
“这是陈主任特意打电话强调的‘预冷’!”
李大山扯着嗓子,对那些满脸疑惑的村民解释着。
“说是能把果子里的‘田间热’给排出去,让樱桃多放好几天!这叫高科技!”
村民们听得一知半解,但看向那几台风扇的眼神,却充满了敬畏。
第三道工序:包装。
这里,是整个流水线的终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包装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
左边,是电商包装线。
桌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设计精美的纸盒。白色的盒身上,印着一个翠绿欲滴的樱桃图案,旁边是三个遒劲有力的书法大字——平江红宝石。
这是陈铭亲自设计的品牌logo。
包装员小心翼翼地将预冷后的特级樱桃,一颗颗嵌入盒子内部的防震泡沫格中,每盒刚好一斤。
右边,则是商超供货线。
工人们将成盆的特级樱桃,倒入一个个更大的白色泡沫保鲜箱中,每箱十公斤,箱壁上同样印着“平江红宝石”的醒目标识。
整个村委会大院,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但奇妙的是,一切都忙而不乱。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熟练配合,村民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美适应了这种工厂流水线式的作业模式。
每个人都像一枚精密的齿轮,在自己的位置上飞速运转,共同推动着这台名为“丰收”的巨大机器。
林薇站在人群外,手里拿着纸笔,不断记录着各个环节的数据和时间。
她看着眼前这壮观而有序的一幕,内心早已是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