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 调梅 - 螺甲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调梅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虹村和往日变化不大,街上行人三三两两,放眼望去,阡陌纵横,只得一条主街,几家铺面,一间驿馆,其余皆是农舍,柴扉竹篱,每至傍晚,家家户户烧火做饭,迟初就爱搬条长凳,坐在临街的地方,看着升腾的炊烟给下山的残阳蒙上一层薄纱。她羡慕每日最后的一抹晚霞,总是笼着万家的幸福,尽兴而归。

一直到紫菀在里头喊她吃饭,她才挪着长凳,坐回屋里,抱着碗,温着手心。

天冷,她的胃口也不大好,吃几口便搁了筷子,

“今日的饭菜不合胃口?”

迟初摇摇头,

“不是,就是下午和邻里的几个孩子分糕点的时候,多吃了几块,现下不饿了。”

“再吃几口吧,莫要枉费了隔壁阿婆摘了菜送来。今日鱼灯还没那么早亮,你也不必心急。”

紫菀一向善于洞察身边人的心思,与迟初相处日久,自然看得出她只是想要早些上街去。

冬日的鱼灯不是日日都有,每逢十五才有一回,来了两月,迟初日日盼着。

身后的驿馆小二,与她二人也逐渐熟络,在后头擦着桌子,出声问,

“小姐怎的日日都想看那鱼灯,都不见腻烦。我们住在这里一年四季都见那几样,早都熟视无睹了。”

迟初笑笑也不解释,只是撑着下巴,扭头等着那舞灯的路过,

“自然是因为那鱼灯难得,很难得。”

夜幕降临,熟悉的锣响三声,边听那舞灯的队伍远远地来,迟初拉开凳子,飞也似地跑出去。紫菀在后头怎么追都追不上。

她提着裙摆,在人流中穿梭,先到桥上等,等鱼灯经过,她便在这满池残荷前,虔诚许愿。

紫菀也总问她许的什么愿,她又闭口不言,只挽着她往回走。

临近驿馆有个卖鱼灯的小贩,上月十五,他也在这里。

“小姐,买盏鱼灯吧。”

她细细的挑拣着这摊子上的鱼灯,瞧她眉眼带笑,每一盏都喜欢。紫菀见她妹妹这般欢脱,总恍惚她已经忘了那个不曾回家的人。

和上月一样,迟初爽快的掏了银子,却不拿灯,

“我们说好了,下月十五你还在这里。”

小贩自然欢欢喜喜的接过,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总是给了钱,却不取灯。

——

过年的时候,怀夕来寻她们,就在这小村庄里,和村民们一起过年,迟初备了许多果脯,孩子们都爱围着她转,从她手里分糖吃,在她怀里听故事。

“所以,那蓬莱岛上真有仙人吗?”四岁的小姑娘吮着指头上的果脯的甜香。

“当然有,岛上的仙人无所不能。”

“那岛上的仙人也能救活小狐貍吗?”

“可以。”迟初瞧着她穷追不舍,又递了果脯过去,企图让她忘掉刚才那个自己随口编的故事。

孩子天真烂漫,口中鼓鼓囊囊的,还是记得清楚,

“那阿姊见过仙人吗?能不能让阿婆回来,爹爹说阿婆去了很远的地方,我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阿婆了,我想阿婆了。”

迟初不说话了,抚着她的小辫儿,把剩下的果脯都分完了。

“阿姊没见过仙人,若是见过仙人,定要仙人把我那只狐貍还回来。”迟初仰头看着满天的烟花,喃喃道。

——

上元佳节,竟还飘了雪,舞龙舞狮的今夜都会来,外头热闹非凡。

薄雪也挡不住迟初出门的步伐,今日她裹了大红的披风,罩着脑袋,听着脚下悄然堆积的雪,才过去,沙沙地轻响。

桥上依旧人满为患,今日无论迟初走得多么快,都挤不上第一个祈愿的了。

街上男男女女,一路赏玩,迟初环顾着,看着当下的美满。只有她自己知道,好几个月来,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她便往哪里去。

只是人愈多,她心底就愈空,原来有时候人再多也无用,想见的那一个不来,怎么样都是徒劳。

她正欲往回走,突然被一个横冲直撞的孩子扑了个满怀,那孩子咬着糖人,被撞掉了手里提的小金鱼,迟初替他去捡。

低头之时却见在那金鱼前面多了一个人,那人就站在自己面前,挡住了去路。她直起身,这才擡头看清那人的脸。

鱼灯里的烛火熄了,看不真切,孩子从她手里拿了灯,匆匆跑下了桥。眼前人手里也有一盏鱼灯,他擡起手,烛火映着眼前人,

“夫人,可是在找这个?”

迟初的嘴角抽动,来往喧嚣,她只疑心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卫寂看她愣在原地,上前将提灯的柄递过去,迟初半撑着桥边的围栏,向后踉跄了几步。

如果这是梦,她只怕伸手触及的瞬间,眼前的一切重又化作泡影。

他举着伞再想靠近,迟初慌乱无措,转身向桥下跑去,积雪路滑,不慎摔了一跤。

这下卫寂步步逼近,她逃不得,躲不得。卫寂伸手想要抱起她,她先一步闭上了眼睛。

“夫人睁开眼睛看看我,我是真的。”他拉过她的手附在自己的脸颊,掌心的温度传到手背,真的是温热的。

“卫藏明,卫藏明,夫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