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又过了半月,迟初的情况算是稳住了,兖州终究不适合休养,只好带上鬼婆与鲤儿,一同启程。
鬼婆和鲤儿自从被赫连钦找到,青州的小屋是回不去了,迟初便让她祖孙二人住在郯城,那间药庐如今空关着,鬼婆平日里也好研毒制药,过去胡望朝住在那里,也有些人慕名前来看诊,算是一个营生。
卫寂临离开郯城前还不忘找了家卖果脯的,好歹是把果脯给她补上了。孩子犟得很,若是自己言而无信,怕是他往后都要被叫“贪吃鬼”。
一行人告别了祖孙俩不过半日,白疏影匆匆赶来,听说清竹居旁的药庐重新开门了。
只是推开门,只见一个老媪和一个孩子,并没有熟悉的身影迎接她。
“请问,之前住在这里的胡大夫去了哪里?”
鲤儿没见过她,也扭头看向婆婆,鬼婆碾药的动作停了下来,
“姑娘,小胡大夫他四处云游行医,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
她这么说,是惋惜。
可白疏影的视线却停在了桌前的那个机关盒上,忍不住上前几步,拿起那个六面燕尾机关盒细细查看。
已是空盒一个,怀夕也就把它留在了药庐,也算是他最后一件遗物。
白疏影却看着这个空盒,蓦地哭起来。
“这是家父留给我的,若有一日此物离身,恐怕我也要离去。”
这是胡望朝曾经说过的,彼时白疏影只当是寻常玩笑话,一个盒子而已,怎的就搭上了性命。
鬼婆见她泪流满面,也有些无措,白疏影不愿让她们为难,将盒子揣在怀里,解释道,
“我只是许久没见他,气他也不来封信,无事,无事…”
转身走出药庐,却是险些栽倒,堪堪扶住临近的一棵树,方能稳住片刻,
最后一封信,她收到了,只不过传来的是他的死讯。
——
回京安顿好迟初,卫寂遣了江诏入宫述职,自己则是径直来到了谢家。
太傅巡检辛苦,不过兖州因为战事耽搁,还是比卫寂一行人早半月余返京。
“藏明,此行辛苦,没受伤吧?”
太傅一直以来就如同父亲一般,从文武课业,到嘘寒问暖,这些年对于卫寂的关照丝毫不比谢家两个孩子少,迟初或许不清楚为什么百花宴上初见,大长公主就不喜欢当时身为周怀珠的她。
可卫寂清楚,大长公主是对他颇有微词,这么多年,她看着丈夫对一个罪臣之子关照有加,甚至不顾谢家的声誉,也要在先帝面前保下年幼的周子墨。
多年来,大家渐渐的都忘了,卫寂在成为卫寂之前,是姓周的。他是周子墨,小字敬之,是镇远将军周勋的儿子。
卫寂看着面容沧桑的谢辞,内心不可谓不煎熬。
“没有,学生一切都好。老师巡检辛苦,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来,正好从青州带了些茶,坐下喝茶。”
卫寂规矩坐下,接过茶盏,听着他说话,
“你既已回京,可听说了,朝中对你在兖州擅调岳毅军一事颇有微词,这件事你还是要好生解决。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老师会帮我的,对吗?”
卫寂手中的茶盏轻落下,心里有些稳不住,迫切的想要推翻心底的猜测。
谢辞缕缕胡须,坦然一笑,
“这是自然,你征战辛苦,岂能由着他们构陷。”
“若我说,是我授意让他们弹劾我的,老师作何想法?”
谢辞扭头看向外头的月亮,在年长者眼里,卫寂脸上的痛苦、纠结,一目了然。
“藏明,你都已经这样问了,为师还能说什么,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不会放任你受伤害。你是我最得意的学生,是陛下最倚重的臣子,你的未来必定是一片坦途。”
“老师既然说我是陛下最倚重的臣子,一直以来您也教导我,忠君为民,是为官之本,可是如今怎么就变了呢?”
谢辞回神对上他已经流泪的眼睛,谢辞擡手为他拭泪,依旧平静,
“是啊,忠君为民,忠君为民…”他重复着,视线下移停在了桌案上,
“那为何,老师要我做叛臣?”
“卫太后的死,是老师的手笔吧。”
质问之后,是直接的坦诚。这个季节的夜里,风已经裹挟着凉意,桌案上的茶,渐渐的没了升腾的热气。
“是,那也是她该死。就是她下毒害死了你母亲,难道你就不想她死吗?”谢辞眼中难得将温和换了狠厉。
“那这么多年来,武器、孩子,那么多大征的孩子被卖到南桑做药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卫寂站起身,情绪激动,最不愿看到的猜想在这一刻彻底成为了事实,
“谢太傅,又或者说,清客山人。”
“我为了什么?卫藏明,你便是这般对待师长的吗?”
口不对心,言不达意,卫寂重重地跪下来,最后一次叩拜眼前人。
卫寂走后,谢辞垂眸看向桌案,举起那杯已经凉透的新茶,邀月共饮,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