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大儒顾炎武
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无比重视衣冠服饰。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此法,虽有愚孝,但却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之传统,岂能一朝改变。
而且,妖清那种发型,实在超出泱泱中华儿女的审美观!
除了妖清自身,没有哪个民族能够接受。
妖清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小小一撮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而且,妖清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或“金钱鼠尾”。
在妖清统治者眼中,前代少数民族政权中,前期基本上都是抵制汉化,保持本民族风俗,所以强盛。但后继者往往羡慕汉文化,而进行汉化改革或者自上而下提倡汉俗,导致数世而亡。
为了保护妖清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在禁止本民族汉化的同时,通过强制手段要求汉民族移风易俗,迅速地妖清化。
剃发易服,就是手段之一,而且效用无穷,近乎是统治九州的神兵利器。
妖清人在辽东、辽西的族人迁入关内后,也只有五十多万人口,并很快随着战争和“圈地令”的下达而散往中原、南方各地,而各地的汉人人口在五千万以上,这对实行“投充法”,“逃人法”等暴政的妖清政权来说,就产生了一个严重问题。
“剃发易服”就是一个无比狠毒,但却极其有效的方法,强迫关内各族人民妖清化。剃成妖清发式,使人难以辨别,达到其他民族不知道本地有多少通过“圈地”、“投充”的满族人。
同时以屠城立威,在“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为主的政策下? 妖清统治者清洗和杀戮了大量的潜在抵抗人员。这使有志之士无法组织和进行有效的抵抗,进而巩固对九州人民的统治。
为了推行“剃发令”? 妖清在江南杀至尸山血海? 嘉定三屠就是直接后果。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血海深仇。
赵佶看着老书生,略有沉思。
但因为障眼法的缘故? 凡人却是难以看到赵佶、郑八姑二人? 老书生自然也没看到有两个人在打量着他,饱含热泪跪在了黄帝像前,嘴里呢呢喃喃,似乎在忏悔? 也似乎在暗暗发誓……
说些“亡国、亡天下”的话!
“前辈? 那书生可是有问题?”
郑八姑敏感地觉察到了赵佶的精神波动,问道:“要不要弟子去查一查他?几十年身处大雪山,只知道外面改朝换代,却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大,天下人竟要剃发易服? 背祖忘宗,可悲、可叹!弟子终于知道前辈为何要推翻妖清统治了? 如此下去,要不了百年? 我华夏必将沦丧。”
“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天下。我辈修行者? 有所为? 有所不为。这天下都亡了? 纵然成仙又有何用?轩辕黄帝在看着呢!古时大修行之辈争相为帝师,以苍生为己任,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行人开始独善其身起来,害怕沾染红尘……不过,那老书生虽然剃发易服,心中倒是还有几分正气……”
对于儒家的浩然正气,赵佶熟悉无比,这剃发易服的老书生心中,着实有几分浩然之意。
可以说,尚且算是同道中人吧!
自然引起了赵佶的注意。
明朝的儒家,岭南大宋正在研究王阳明的心学,正与大宋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相互融合。
明末亡国的儒家门人也有几位在岭南为官,但俱都没有此人心中那股正气浩然。
那种浩然,似乎直达天意。这还是全凭本心释放的力量,没有修行儒家神通。若是修行了黄裳开辟的儒门神通,有大宋朝运为靠山,必是一代神朝大儒无疑。
而赵佶对明末清初的三位大儒,也还是有些印象的。看到这位心怀正气,但又剃发易服的老书生,赵佶又有些迟疑。
莫非是那三位中的一个?
“八姑,你去查一查那书生,我在后山等你!”
“是!”
没多久,郑八姑便领着那老书生走向后山,抱拳道:“前辈,这位乃是江南来的亭林先生!”
一个修行人邀请凡间书生一晤,简单得很,露一手就行。
郑八姑露了一手虚空凝冰的手段,老书生心中就已然明了,眼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按照郑八姑所说的,他要见的乃是个老前辈,仙道中人,没想到一见面竟然是个年轻人,而且……他没有剃发!
没有剃发?!
好生让人羡慕啊!
老书生微微惊愕,作了个揖,说道:“南直隶顾亭林,见过……前辈!”
因为不知道该称呼什么,所以最终还是以“前辈”称呼。
“顾亭林?”
赵佶微掐手指,暗暗推算,一丝灵光在脑中一闪:“你是顾炎武?”
老书生苦笑着点点头:“正是!不知前辈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赵佶认真地看着这位干瘦清奇的老书生,说道:“你是我这次进入中原,见到的第一个心怀浩然正气的书生,所以寻你来见见。尝闻,人间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乃人间大儒,在黄帝陵与你相遇,真是缘分。”
“不敢,不过是亡国之辈,读了几本书,哪里能够妄称大儒?而且,前辈看我这金钱鼠尾的造型,整天用头巾遮羞,愧对先人!死后都没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妄为读书人……敢问一句,如今人间已是异族天下,汉人尽皆为奴才,国破山河碎,天下将亡,不知修仙界如何?”
顾炎武带着热切的目光看着赵佶。
“修行界那些正道,都言仙凡两隔,惧怕万丈红尘,左右不过都是缩头乌龟罢了!”
顾炎武有些黯然,若是修仙界理会人间王朝之争,早便理会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赵佶浅笑一声,说道:“我名赵佶,赵宋遗民,从海外而来!”
“赵ji?”
顾炎武有些莫名,既然为赵宋后裔,不该避讳吗?
赵佶笑了笑,说道:“你说这人间天下,妖清不过五十万人,我泱泱中华有近五千万之众,如何能被妖清夺得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