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新宝钞工艺
方旭目光扫过那些半成品宝钞,语气笃定。
“旧版宝钞要更新了,往后不用再做这种样式。”
“更新宝钞?”工匠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脸上满是惊讶。
旁边的副提举李光却冷哼一声,上前一步拱手道。
“大人莫不是在开玩笑?户部每月要的宝钞数以万计,若是停了工,月底交不出货,追责下来谁担待得起?”
他眉头紧锁,显然没把这新来的提举放在眼里。
“陛下那边我已禀明,这个月户部的宝钞定额暂停,专心准备新钞事宜。”
“陛、陛下?”
李光脸色微变,到了嘴边的质疑硬生生咽了回去。
既然是皇帝点了头的事,他自然不敢再多说,只是眼神里仍带着几分将信将疑。
方旭从袖中抽出一张写满字迹的清单,递到李光手里。
“按这清单采买,量要足,一样都不能少,钱不够就去找我方家管家方建支取,报我的名字就行。”
李光接过清单,本以为是寻常的桑皮纸、朱砂、雕版木料等。
可目光扫到“棉花百斤、石灰五十斤、细麻三十匹时,眉头瞬间紧锁,忍不住抬头问道。
“大人,买这些棉花、石灰做什么?跟印钞八竿子打不着啊?”
方旭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不必多问,买回来到时候你自然知道,快去办吧,越早备齐越好。”
李光虽满心疑惑,但见方旭语气坚决,又有陛下允准的话压着,只好躬身应道。
“是,下官这就去办。”
说罢捏着清单快步出了工坊,心里却直犯嘀咕:这新来的提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方旭环视着众人,朗声道。
“大家先歇两日,等材料备齐,咱们就开始做新宝钞,保准让你们省力又体面!”
工匠们面面相觑,随即脸上露出几分期待,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也轻了些。
“对了,还有一事,往后大家的工钱加倍,每月按一两银子算。”
这话一出,工坊里瞬间炸开了锅,原本还带着疲惫的工匠们眼睛都亮了,脸上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
老工匠往前凑了两步,声音带着颤音。
“大人……这话是真的?每月一两?”
“自然是真的。”方旭颔首道。
“我既为提举,断不会拿工钱的事诓骗大家。”
“谢大人恩典!谢大人!”工匠们纷纷拱手作揖,有的甚至激动得红了眼眶。
方旭目光扫过在场的工匠,见大多是鬓角染霜、手上布满老茧的中年人,心里不由泛起一阵酸涩。
他总算明白为何还能留下三十人,这些工匠多半已四五十岁,这般年纪在外面找活计本就不易。
年轻工坊嫌他们手脚慢,小商户付不起工钱,也只有提举司这地方还肯收留,哪怕先前工钱微薄,总好过在家坐吃山空。
两日下来,方旭也算把宝钞提举司的底细摸透了。
因是皇家造币重地,规矩极严,每次走出工坊,门口都有陛下亲派的两名宦官守着,不论官阶高低,一律要细细搜身。
哪怕是他这个提举,也得老老实实解开衣襟接受检查。
虽心里不太舒坦,但他也清楚,这般严苛是为了防私藏宝钞,毕竟规矩明写着。
若谁敢私藏哪怕一贯宝钞带出工坊,一旦查实,便是全家抄斩的大罪,这般代价,没人敢轻易触碰。
可也正因如此,宝钞提举司是真的穷,他翻遍账房旧册,清算两日才摸清底细。
户部每年拨给提举司的经费不过五百两银子,这点银子要支应百余人的工钱、物料采买,本就捉襟见肘。
后来更是因银钱不足,连工钱都发不全,年轻匠人嫌待遇低纷纷走了,只剩这些年长的匠人留了下来。
过了三日,方旭迟迟没有等到那李光的消息,这顿时让他脸色不太好看。
“徐浪!”
徐浪走了过来毕恭毕敬,“大人,何事?”
“那李光人呢,让他采买货物,怎么三日时间了,影子都看不到?”
就在这时,李光步入大堂。
“大人,属下到了。”
李光朝后望去,见先前那些棉花等物已尽数收入后堂仓库,便躬身回话。
方旭满意颔首,他买这些东西,正是为了仿制后世的美钞。
毕竟他之前就在网络上,把那些制钞的方法写在了明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