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国事大于天
沉吟了一会,樊子盖说道:“如此一来,对于大隋和新罗来说,确实是两全其美之策,大隋可拓土,方便收复辽东,新罗也不用时时刻刻担心高句丽入侵。”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新罗不仅怕高句丽入侵,还怕大隋灭了高句丽之后,将新罗也灭了。
如此一来,不如主动献土。
不仅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还能保证王位的传承。
至于为什么向大隋献土,而不是向高句丽献土,实在是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高句丽不成气候,最后被大隋灭掉是板上钉钉的事,两害相权取其轻,自然要向大隋献土。
只是这个原因,谁也不好意思点出来。
樊子盖也装作不知,只是一个劲地说大隋和新罗是盟友关系,现在新罗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最后才话锋一转,看向颜之推,道:“虽说此事对两国大有裨益,但贵妃不入后宫,古今未有,不仅宗正寺不会同意,恐怕娘娘那关也不好过。先生既然觉得事情大有可为,可是皇后那里,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颜之推笑了笑。
“老夫有何应对之策?只是觉得皇后过去所作所为,称得上一国之母,识大体,知晓轻重,想必禀明之后,不会有问题,先前奚部的联姻,不也是皇后一手促成的吗?老夫觉得,皇后现在的行事手段,已经越来越像陛下,和国家利益相比,一点礼仪上的掣肘,皇后应该不会放在心上。”
闻言,樊子盖觉得确实如此。
若是大业十一年以前,此事能不能过萧皇后那关,真不好说。
可大业十一年以后,不仅天子性格大变,连带着萧皇后也受了影响,只要对国家有益,帝后基本不会把礼节看死。
比如抄家灭族。
以前的皇帝,为了表示自己‘仁政’,多多少少会手下留情。可当今天子砍世家门阀的时候,讲过半点情面?往往还是从重处罚,现在朱雀门上不知挂了多少尸体。
再比如萧皇后。
以前的皇后,谁会插手商贾之事?可萧皇后却将少府打理的仅仅有条,每年不知道帮天子搂了多少钱财。
于是亲自进宫求见,一直到黄昏才回来。
果然如颜之推预料的那样,萧皇后不仅没有反对,还当场写了一份懿旨交给樊子盖。
只要送到新罗宣读便会生效。
至于杨二陛下会不会反对,樊子盖不在意,萧皇后也不在意,因为受独孤伽罗的影响,隋朝时,后宫大权一直掌握在皇后手里,只要萧皇后同意了,杨二陛下反对也没用,只能捏着鼻子把金胜曼娶了。
再说金胜曼是辽东出名的美人,又是送人又是送国土的,天大的好事,傻子才会反对。
如此一来,杨二陛下便在不知不觉中,又多了一个贵妃。
等到皇城司将消息秘密送达的时候,金名曼已经带着懿旨马不停蹄地赶回新罗了,杨二陛下离长安只剩下三天的路程,顿时不想回去,觉得萧皇后简直无法无天,天大的事,竟然不事先知会一声?
虽说后宫由你做主是不假。
但劳资来自后世,礼法对于劳资来说都是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