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出发
《帝纪》曰:
大业十二年夏,七月初,帝恙,夜梦,唤之东都,至天明,有医者云,不若执念乎?当往东都,以解心疾矣。至十五,群臣吏民以世基为首,起王驾往东都,沿途无设行宫,盖因帝悯民间苦,不欲费焉。
却说经过一天的准备,前往东都所需要的一切,差不多准备好了。
杨二陛下自始至终处于‘昏迷’状态。
从七月初一‘患病’开始,已经过去足足十五天。
由此杨二陛下忍不住联想,倘若哪天他真的病了,朝堂却没完没了地争吵半个月,那他还有的救?
干脆等死吧!
所以出发的时候,杨二陛下交代王大伴留下来,好好将太医暑整治一番,但凡混吃等死或者尸位素餐的太医,有一个算一个,都着其告老还乡。
七月十五日。
长安街上人山人海,这一天,百姓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自发来到街上,皆是跪在两边,恭送杨二陛下前往东都。
卫府中,共出动四卫护送,分别是薛世雄的左御卫、段文振的左候卫,萧君的左骁卫,以及云定兴的左屯卫,共计六万人,浩浩荡荡开向大隋的东都洛阳。朝堂中,八成的朝臣也跟随前往,在洛阳也有一套官衙,朝臣们去了可以直接拿来用,并不会中断朝政运转。
玉辇里里外外挂着几层珠帘,并不能看清里面的状况。
杨二陛下端坐在玉辇里,透过珠帘的缝隙,偶尔能看到外面的状况,百姓诚心祈祷的模样,教杨二陛下明悟,过去一年他虽然各种搞事情,把朝臣搞的担心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但对百姓是非常有益的,百姓也乐于看到杨二陛下搞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一个皇帝,但凡对朝臣来说是暴君,那么他对于百姓来说,必是明君。而一旦这个皇帝对于朝臣来说是明君,那么他对于百姓来说,必是昏君。
官员和百姓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皇帝则是裁判。
一旦皇帝倾向官员,百姓自然会遭难。反过来百姓幸福美满,那么官员的日子势必不好过。而为了江山稳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习惯于去找平衡点,于是官员不会觉得煎熬,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
但杨二陛下没兴趣跟官员斗智斗勇。
他的必杀技有且只有一招,便是朝堂兖兖诸公,谁迫害了百姓,标依国法将其剥皮、实草、尸体悬于当地衙门,以为后来者诫。
这无疑是酷刑中的酷刑,百官群起而攻之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杨二陛下根本不在意。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巴不得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都跳出来,然后搂草打兔子全部换掉。
没了张三,还有李四。
大隋何时会缺想当官的人了?
最后的结果自是令人满意,原本权倾朝野的豪门大族,基本上偃旗息鼓,早朝的时候,很少有官员再敢叽叽歪歪净说屁话,朝堂风气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