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坑爹的考题
李宵翔一听也是,立刻对王铭杰拱手。
王铭杰却是滔滔不绝。
“所以李兄,其实我想提醒你一句,听与不听,你自己决定。”
“待会科举的时候,若是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你便认真作答,最好将答案,和天子最近一年颁布的国策联系到一起。若是碰到陈年旧题,定是儒臣出的,没说的,针砭时弊便是,切记不要歌功颂德。据在下所知,当今天子最痛恨马屁精。”
“这些话,我只跟李兄一人说过,切记不要外传。”
等到入了考场,考卷发下来,李宵翔前前后后仔细看一遍,脸上立刻露出古怪的表情。
是王铭杰提前知晓了考卷的内容?
还是有预知能力?
考卷上果真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
比如理工科里的一题,讲某个村子想将水库放干,山上却同时有水流下来。给了水库的容量,给了进水和出水的流量,问几天能将水库放干。
这恐怕是天子出的吧?
可李宵翔抓破头皮,也不知从何下手。
无奈只能做下一题。
春闱总共三天时间,看似很长,但因为在策论上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三天时间,有时候还不够。
翻到下一题,是关于一个叫‘齿轮’的东西。
李宵翔更抓瞎了。
“这是什么题目?天子不会在捉弄人吧?圣贤书上何时出现过这些东西?齿轮之物,更是闻所未闻,看图画,和水车倒是有几分相似?”
李宵翔摇摇头,干脆略过理工科内容,直接来到四书五经上。
前面几题不难,花费一天时间,答的四平八稳,等看到最后一题,却是陷入深思。
这一题,是关于民生。
李宵翔出自底层,对民生的思考,远超他人。
可他不知该如实回答,还是歌功颂德一番?
如实回答,定能反馈民间的真相,但代价,却是可能引起审卷人的不高兴,卷子也许会被雪藏,若是歌功颂德,又过不去心中的坎。自己参加科举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造福一方?现在便学会歌功颂德,只怕抱负会越来越遥远罢?
沉默良久,李宵翔忽然提笔写起来。
却是决定从本心出发。
字字珠玑,从泉州开始,一路上十几个州郡的风土人情,政策民生,都有涉猎,还以特产举例。
比如泉州盛产海鱼,而关中没有,江南则居中,若将泉州的海鱼运至关中,换来银钱,到江南采买粮食,则大家各取所需,百姓亦可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