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购粮
杨二陛下苏醒的事,在几日后就传遍了长安周边郡县。
焦灼不安的百姓止住泪水,强笑着将杨二陛下的长生牌牌搬进内宅,准备日夜放在身边。寺庙道观的人流慢慢较少,满天神佛在百姓眼中,已不如杨二陛下有灵性。
在人间,求神还不如求皇帝管用。
朝堂之上,杨二陛下虽脸色依旧苍白,但身体已经缓过来个七八成,胸口不再似前几日那般闷得难受,正有一搭没一大搭地和朝臣商讨筹粮的事。至于苏定方这个小家伙,杨二陛下已经交代古槐庸暗中照看,等到时机合适了,就扔到边疆锤炼,让苏定方自己闯出一番功业来。
“司天台上报的事,朕已经着人确定过,出入不会太大。”
“如今关中的雪灾,有卫府和各地府兵,加上年前国库已经出资修缮过民房,毋须朝廷太过担忧,百姓和将士同心同德,总归是能度过的。只是年后河南、河北,以及河东三地的大旱,却是令人揪心不已。”
“朕已经着户部清查了各地粮仓,状况堪忧啊。”
户部尚书裴矩适时出班,将户部清查的结果一一向百官复述了一遍。
“陛下,各位同僚,除长安的常平仓之外,东都的含嘉仓,荥阳的洛口仓,东郡的黎阳仓,华阴的永丰仓等,存粮都在三至五成,远低于朝廷之规定,即太平年间,各地粮仓存粮不得低于九成。”
“年后,倘若河南、河北、河东三地真的爆发大旱,再加上伴生蝗灾,各地粮仓存粮撑不过半月,以上三地必流民成群,席卷向中原之外,大隋恐将动乱不堪。”
狭义上的中原,指整个河南以及河北还有河东一部分。
听到裴矩的话,朝堂百官议论纷纷。
自古流民之毒害,更甚蝗灾过境,整个中原都出现旱灾,千里无人烟,百姓瘦骨嶙峋,成群结队往中原之外求粮,所到之处,造成的混乱比蝗灾过境还要严重,兴许最后整个天下都会乱起来,
不禁脸色都白了三分。
杨二陛下也是心中一凛,接着道:“大灾是避无可避了,好在朝廷已经收到预警,提前做好准备,应该是可以撑过去的。”说着看向鸿胪寺卿戴胄,道:“戴卿,前几日朕让你找藩国使臣购粮,结果如何?”
戴胄硬着头皮道:“回禀陛下,除了百济和新罗两国外,其余藩属国都推三阻四,且百济和新罗两国之使臣,也说其国内产粮不多,无法给大隋提供太多粮食。”
杨二陛下眼神一冷。
有些藩属国产粮不多,杨二陛下是知道的。
但藩属国国内会不会饿死人,关杨二陛下屁事?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保证大隋百姓不饿死就行了。至于那些粮食是藩属国,不是大隋的……汝未曾听过一句古话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那些土地都是大隋的,你们偷摸着去种了,过去大隋心情好,懒得鸟你们。但现在大隋开始自身难保了,你们在大隋的土地上种出粮食,当然会找你们算秋后账!
杨二陛下脸上出现狠厉之色:“哪些藩属国不肯卖粮?”
戴胄回道:“陛下,主要是高句丽带头,随后林邑、西域诸藩属国也推三阻四。”
“高句丽?弹丸小国安敢作乱?当真以为朕手中刀不利耶?”
杨二陛下拍案而起,脸上怒气勃发。
“窦建德不是答应归降了吗?着人告诉窦建德,他们不用去漠北了,转道辽东,抓高句丽人也是一样的,少府溢价收购,一个高句丽人一贯五,然后都扔到茶卡盐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