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后悔的工部尚书
朱元璋拿着水泥砖,有些爱不释手。
若非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一对粉末混合水,就能有如此奇异的变化。
“燕王,这水泥难造出来吗?看你们的样子,应该忙活了许久才造出来的吧。”
朱元璋想起来什么,看着憔悴的朱棣和朱雄英,担心的开口问道。
朱雄英摇摇头,解释道:
“皇爷爷不用担心,这水泥之前是我们没有熟悉制造过程,对温度和烧制时间没有把控好,经过一晚上的尝试,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
一旁的朱棣继续补充道:
“水泥生产的成本也比石料和木料要低,一袋水泥足可抵得上一根百年的木材,最重要的水泥方便运输,不像是石料和木料那样运输困难!”
“监管得当的话,甚至可以在当地建设水泥工坊,就地取材进行烧制,更能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不便。”
“水泥一旦混合水之后,就会变得坚硬似铁,百年不朽,可比用木头搭建的建筑要好上太多!要知道单单是皇室,每年在建筑上的维护开销就一笔巨款,若是能省下来,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
“至于斜面海堤的问题,也完全不用担心,有了水泥,不光节省成功,不但可以适应土质松软的江淮沿海一带环境,同时也不用担心海水的冲刷!”
朱棣越说,朱元璋就越是高兴。
“如此甚好!若是能在生产大量的水泥,那我大明岂不是以后再也不用为木头和石料不够用而发愁了!”
朱元璋看着手头的水泥砖,无不满意的说道。
石灰、黏土和铁粉才几个钱啊?
这要是能大批量造出水泥,那岂不是有用不完的水泥砖了?
工部尚书听到这里人都麻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能亲眼见到这等神物的机会。
关键是自己之前还对这水泥如此贬低。
现在朱元璋和朱棣对水泥越是认可,他的脸就越疼!
光是站在这里,就感觉极不自在。
“对了,这水泥的用法可是有很多的,石头和木料能做到的事情,它都能做到,除了造斜面海堤、造房子,还能用来建城!建碉堡以及最重要的……铺路!”
朱棣眼中泛光,带有几分兴奋和跃跃欲试感。
“这,有些夸张了吧,水泥这东西还需多加考量,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隐患……”
工部尚书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斟酌一番说了半句,然而当他对上朱元璋那如同看见绝世美女一样,兴奋程度远超朱棣的眼神时,再多的话也说不下去。
“建城建碉堡修路,没错没错!以前修建这些东西,哪一个不得花大力气,可要是有了水泥,一切就都不同了!水泥混着水,随便一倒一堵墙就造好了!往地上一铺,一条路就修好了!”
朱元璋兴奋到了极点,水泥的出现,对整个大明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别的不说,修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一直都是痛点,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不知道能够提供多少便利!
“对了,此物真的能百年不朽吗?”
朱元璋兴奋之余,还保持了几分理智,好奇的问道。
“回禀父皇,水泥按照配方上所言并非毫无弱点,第一怕强酸,第二则是惧怕高温,没有这两者影响的话,百年不朽不是问题。另外配比要合理,若是生产的水泥不合格,那么强度同样也不会达标。”
朱棣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嗯,水泥此物的确不凡,但我们毕竟是第一次接触,了解并不算多,就用斜面海堤来验证一二吧!”
朱元璋言下之意,就是已经准许江浙一带用水泥来生产斜面海堤了!
换句话说,就是肯定陈平的作用,不会砍他脑袋了。
“父皇英明,儿臣必定竭尽全力配合水泥的生产!”
朱棣闻言顿时大喜过望,立马就答应下来。
“咳咳,微臣也愿意为陛下分忧,这生产水泥工坊一事,就交给微臣来办好了。”
这时候工部尚书已经再不说话,就没自己的事了,赶紧开口主动请缨。
他也不是傻子,在亲眼看见水泥的神奇之处后,立马就意识到此物的前景之广阔。
正如同朱棣所说的那样,水泥的出现,对于大明的“住行”绝对称得上是巅峰!
试问有了水泥,谁还用木头和石头建房子?
修路也不像以前那样麻烦,水泥铺在地上,凝固之后就比青砖还坚硬,而且平坦平整,光是想想就知道这样的路有多好了!
整个大明没有人能拒绝使用水泥!
而若是能够将水泥的生产把持在自己手中,好处不是一般的多!
“呵呵,尚书大人之前不是一直瞧不起水泥吗?就不怕这水泥其实也是虚有其表?”
朱棣冷笑一声,丝毫没有给这位工部尚书面子。
工部尚书脸色一僵,不过好在他也为官多年,脸皮早就练的极其厚实,当即觍着脸说道:
“之前是微臣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此物了得,如今既然亲眼看见水泥的妙用,自然是要竭尽全力配合朝廷和皇上,大力生产水泥,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
“你们工部配合?你们能做什么?怎么用水泥建房子怎么用来修路,你们明白吗?就来打配合,本王昨晚辛辛苦苦研究水泥配方的时候,你们工部的人又在干嘛?”
朱棣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不屑一顾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