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梅园诗会(三)
突然坐在杨洋身边的李公子哈哈笑了起来,看向杨洋说道:“好!杨兄果然痴情,我一定把这一情况告知我那谢姐姐,让她知道这世上还有这般痴情的一个人儿在想着她。”
难道他与那谢小姐很熟?听方才王义德说,他们是在谢迁那老杀才家遇到的,十有八九应该是。哎呀!牛皮吹破了,若真让这娘娘腔跑到谢迁家里,大肆宣扬自己与他那女儿之事,那谢迁和他的女儿,还不恨死了自己。糟了!自己当时只当是一句玩笑话,图着心里痛快,没想到却惹出这么大的事来,咱还想着考进士的呢?还是不要再刺激谢迁那老杀才的好。想到这,杨洋忙陪笑说道:“啊!这位李老弟,你可千万不可告知我的谢座师啊,他可是一位极重视名誉的高洁之士,惹被他得知自己女儿竟与别的男子如此相爱,私下里来往,还互订终身的,一定会被气疯的,说不准呆性发作,把他女儿就此锁在闺楼,再不放出来与人相见,也是可能的。到时候,咱还不得爬墙进去与她幽会?这事你可千万高抬贵手,不可坏了我俩的美满姻缘啊。”
杨洋考虑了利害得失之后,终于服软了。那李公子闻言,呵呵笑道:“杨兄放心,这个我知道了,但请宽心便是。”
见他答应下来,杨洋方才稍微放了点心。此时也不敢再言语之间再刺激这娘娘腔了,免得得罪了他,惹出事来。既然杨洋服了软,桌上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几人便又天南地北攀谈了起来。谈话之时,那李公子也不插话,只是抿嘴笑着,看他们海阔天空般的闲聊。杨洋是后世穿越来的,知识渊博,加上参加工作后,在网上看了不少东西,肚子里有许多的趣闻、故事,于是随便拣出几件来,讲给他们听,听的那张举人、王义德和李公子,大为咂舌。王义德道:“想不到杨年兄知道如此之多,竟然知道世界之上还有什么通体乌黑之人,脖子竟有三尺之长的鹿,树的年龄是靠树桩之上的轮纹数的,在下佩服。”随即又正色道:“但不知杨年兄如何知道这如此许多?”
杨洋一椤,想了一想说道:“这其中一部分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所载,一部分是我的个人感悟,皆有实证,如果大家不信自可以去查。”
王义德点头称赞不已,正说时,坐在一旁的张举人忽然开口说道:“对了,明日是大年初五,咱们左右无事,何不去给咱谢座师拜年,求他到时关照一二,不知两位年兄意下如何?”
嗯!这个主议不错,杨洋二月也要参加会试,自然不愿过多得罪这位主考官,正好借着拜年的机会,缓和一下两人的关系。想到此忙点头道:“张年兄说的不错,明日我们便一同前去拜会谢座师。”
坐在他身旁的李公子听了,笑道:“我明日也无事,一定早早在谢家恭候三位大哥。”说着,似有意无意地拿眼睛扫了杨洋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狠戾之色。
杨洋看见了也不以为然,老子当年可是曾在战场上打过鞑子的英雄人物,岂会怕你个娘娘腔,爱咋地便咋地,随你。杨洋又与张举人,王义德商定了明日相聚的时间、地点,便彼此各散了。
见三人走远了,杨洋长舒了一口气,今天算倒霉,竟碰到了一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娘娘腔,真是坏了爷的大好心情。以后再碰到这娘娘腔,咱理也不理他,省得闹心。在原地站在呆了一呆,便又走到凉亭之中等候余香柔和王承恩几人出来,在亭中又坐了几分钟,便听到寺庙中不远处传来了阵阵悠扬的钟声,接着看到园内的游人纷纷向开在东边的一扇园门走去,仿佛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杨洋奇怪道:“这人们都往那边去干嘛,咱坐着也无事,反还冻得脚疼,正好前去参观参观,待看会儿再回来等余香柔他们吧,于是便又出了凉亭,随人流向那园门走去。
那钟声响了十几声,便不响了。杨洋随着人流,穿过几个院子,走过几条长廊,便来到了一处宽大的院落之中。那院子建的甚是宽广,足有后世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靠场边用木料搭有一座高台,高台上遮盖布幔,一位五十余岁的老禅师头戴毗卢帽,身披一件大红袈裟,端然坐在一张大桌后面。在桌前两边各站有四名僧人,双手合什,躬身侍立,台下和场边,也立有七八十名和尚,双手合什,躬身吟唱佛家经文。在高台的前边摆放着百余张椅子,一些位穿绸着锦,面相贵气的人坐在其中,在这些身着华服之人的后面,便是普通的信众了,大家靠前的搬个马扎小凳坐着,靠后的没有马扎、小凳,便远远站着看。这显然便是王承恩所说,神僧继晓和尚举办的法会了。
杨洋还从没见过古代高僧当众讲经说法的样子,但看这规模确实很大,光场中便不下数千人,可见这继晓和尚在信众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也许真是一位得道高僧呢?”杨洋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听他讲经说法。见人来的差不多了,那神僧继晓便开口敷演大法,先展开一本金刚经讲了一会儿,又拿过一本妙法莲华经宣讲,讲得也不怎么出彩,连了尘都不如,但高台下面的善男信女们却均认真听着,一些人脸上还露出如痴如狂的神情来。
杨洋心中诧异,拉住身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轻声问道:“请问兄台,方才继晓禅师讲得两部佛经,都是极普通的,没有什么稀奇,为何你等众人竟如此专注?”
那书生拿眼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是新来的吧!”
杨洋点点头说道:“正是,在下是山西人氏,刚到京城不久,什么也不懂,所以才有此问。”
那书生呵呵笑道:“这就对了,这位继晓禅师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当今万岁爷极推崇的有道高僧,法力高强,不但当今万岁爷都信他,朝中王公大臣信他者,更是比比皆是呢,像内阁大学士刘吉刘大人,彭华彭大人这些人都是他的信徒,你说他的法力高不高?听人说,别的和尚念经,信众修来的功果,不过一成,若听这位继晓神僧讲经说法,当日功果便可修得七成,有这等应验,你说大家能不用心听讲吗?对了,你要再问找别人去吧!莫耽误了我听经。”说罢转过头去,再不理他。
靠!这位继晓和尚有些道行啊?把老百姓忽悠的如此癫狂,连皇帝老儿都信他,难道他讲得经文就比我的师父了尘都要好,我不信。于是杨洋便也站在远处专心听讲,听了一会儿,便又心烦了,自己早在观音禅院之时,早把两部经文都背下来了,现在又来听他讲,竟心生一种逆反心理,说什么也不想再听。于是便决定抽身走人,回凉亭等着自己的亲亲老婆去,刚转过身去,迈步要走,就听身后神僧继晓住了讲。一名座前弟子,向前大声道:“为见证佛法无边,我师父继晓大师愿为到场信众表演一下法术,大家仔细看着。”
高台下的信众们听他讲毕,立时发出了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声,有人在台前高声叫道:“大师快快表演一下,让我等见证一番佛法奇迹。”还有的人,面现癫狂之态,大声哭喊着,拥到台前请高僧继晓当众展再法力,以图见证神迹。
杨洋也好奇地回过身来,看向台上。只见那神僧继晓自椅中站了起来,神色庄严,走到前台,躬身向信众施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好!今日我便为广大信众表演一下法术,大家请看好。”说罢双手合什,猛地一搓,只见他的双手立刻被一团蓝色的火焰包围,台下的信众脸上立刻露出一片惊骇之色来,目瞪口呆地盯着那继晓和尚表演,继晓搓一会,便停了下来,那手上的火焰也自动熄了,继晓和尚将双手展现给台下的信众看,竟然完好如初,一点儿也没被火焰灼伤,台下的信众们立刻发出一片赞叹之声。
厉害!厉害!想不到这继晓和尚竟有这般本事,竟能双手搓出火来。他能做到这一点,必是双手涂抹了磷粉了。不管怎样,也算有些本事,杨洋自心底赞叹道。
神僧继晓又自怀中取出一条绳索来,放在地上,手指绳索,身子转圈,口中念动经文,念了一会儿,住了口,将绳索拣起来,两头各拴上一个飞镖,左右一甩,“啪!啪”两声,扎在了两旁的木柱之中,绳索绷紧,成一条弧形,但不落地。继晓吩咐请三位信众上来,让他们检视了绳索,取过三个火把来,命他们将绳索点燃,一阵火苗窜动,那绳索很快烧黑了,说了也怪,那绳索无论怎么烧,就是不断。台下的广大信众越发看得呆了。
靠!这老和尚也知道用盐卤水泡绳索糊弄人了?也算有几分本事。杨洋看了方才神僧继晓的表演,立刻把他从高僧的位置上降下来,归到了社会上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一类人中,只不过这家伙水平高,竟然骗到皇上身上去了。
看见了台下信众对自己信服的表情,神僧继晓微微一笑,朗声说道:“各方信众,为弘扬佛法,光大释教,我欲在西山修建一座佛塔,为天下百姓祈福,希望大家踊跃捐助善款,只要诚心,我佛必将保佑你们生者无灾无难,死者往升极乐。”
说着以目示意台下的和尚们去信众中间募集善款。台下立时的数十名和尚拿了一个托盘走到信众中间,去收集银钱。
啊!江湖骗子表演完了要收钱中饱私囊啦!咱可没有闲钱打赏你们这群骗子,恕不奉陪,告辞了。杨洋转身便走,一直走出园门之外,出了门,立在门前,回头看向场中,嘴里轻声念叨道:“什么神僧,一个大骗子罢了,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