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元宵灯会(二) - 跃马大明 - 比克大魔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跃马大明 >

第一百四十二章元宵灯会(二)

杨洋拿眼睛看去,只见六七个人走进厅内,当先那个六十余岁的老者,自然便是王一夔了,在王一夔身后紧跟着两人,均四十岁左右年纪,气质文雅,双眼之中透露着睿智的光芒,一脸的笑容。一看便是两位饱学之士,在他两人身后还跟着四名青年才俊,均作书生打扮。

杨洋随厅内众人一起向王一夔行了礼,把嘴凑到王承恩耳边低声问道:“你老师身边的两人是谁?看着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

王承恩笑道:“表姐夫果然好眼力,这两个人在京城可不是一般人呐。”拿手指着左边一个中等身材,气质沉稳的人说道:“此人名叫李东阳,祖籍湖南人氏,自小便是神童,四岁即会写字,六岁便与天子讲尚书经义,八岁时便入了顺天府学,十六岁即考中了举人,十七岁更是殿试二甲第一名。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哇!果然是牛人啊!咱像他的年纪,六岁还穿开裆裤、玩泥巴呢!十六七岁,正上高中,趴在课桌上欣赏前面女同学的美腿呢?哪知道这么多,看看人家,已经当京城大官,事业有成了,人比人,真得不能比啊!杨洋感叹了一声。

王承恩又拿手指着右边一个相貌英伟,神采飞扬的人说道:“此人名叫程敏政,小时便与李东阳并称神童,十三岁时与李东阳一起为皇上讲学,由陛下亲自下诏入了翰林院读书,十九岁考中了顺天府乡试第一,二十三岁即成为仅次于状元的榜眼了。”

厉害!厉害,这位也是一位牛人啊,全国科举考试第二名,咱像他这个年纪,大学还没毕业呢,一个青涩的毛头小伙子,看看人家,已经做京官了。同样是人,怎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王承恩又把目光向四名青年才俊望去,目光定格在一个人身上不动了。眼睛一瞬也不瞬,脸上也露出一副痴傻的的神情来。杨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四名青年书生中,立着一个俏丽的书生,脸含笑意站在厅中,不是谢小姐是谁?果然这谢小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听那朱公子说,谢小姐还给他写过情书,想不到她竟然会被那个表面光鲜,内心龌蹉的朱公子所迷惑,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那朱公子再好,那能比得上咱,风流潇洒,本领高强,后世的大学高材生呢?还不比个小小的朱公子强?可惜了!可惜了!”想着,想着,思绪忽又转到了谢迁身上,暗恨道:“谢迁这个老杀才,实在可恶,几番折辱于我,我又与你有何仇何怨,让他下这么大的劲对付我,不行!这折辱不能算了,一定要找回场子来,好歹咱还送了他三千贯呢,不能白便宜了这个收了钱不办事,毫无职业道德的家伙。这找回场子的第一步,便是让他的女儿爱上我,然后我再狠心把她女儿给甩了,气死他个老顽固。”但想到那日绣楼之上,谢小姐那美貌的脸庞,楚楚可怜的神情,杨洋摇了摇头,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吧!不要再去祸害人家小姑娘了,毕竟咱已经娶了三个老婆了,已然太多了。脑子里正胡思乱想之际,却见王一夔哈哈笑道:“今日各位青年才俊在元宵之夜来到我的府第,参加我举办的诗会,真是给了老夫大大的面子,老夫感到十分高兴,来各位快请坐吧。”

话音刚落,客厅两侧悬挂的几幅帘幕拉开,露出后面已经摆好的二十几张八仙桌来,桌上已经摆好了酒菜。原来杨洋进厅时没有仔细观察,只道帘幕后面便是墙壁,没想到后面却另有乾坤。

杨洋和王承恩找了前排一张桌子,走到后面的椅子上坐好,向四面打量,只见羞辱王承恩的朱公子,正坐在他俩的对面,拿眼睛不时的扫向他俩,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王承恩则恶狠狠瞪了他一眼,又把眼睛转向别处。在主位上,王一夔已经就坐,李东阳和程敏政在两旁相陪,四名青年书生,则各据一桌,分坐左右。

王一夔把目光向王承恩看来,在杨洋身上打了几个转,呵呵笑道:“近来,听闻京城出现了一位大才子,他写得长相思,木兰词,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今日我命学生王承恩去把他请来,与大家相会。”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问道:“承恩,这位大才子请来么?”此言一出,在场青年才俊们立时一片哗然,大家一起将目光向王承恩看来。

王承恩连忙起立行礼,躬身说道:“禀老师,他已经来了。”说着,拿手向杨洋一指,说道:“坐在我身旁的便是。”

杨洋低着头,偷偷向四周扫了一眼,见大家一起注目看向他,许多人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哈!一不小心,咱成万众瞩目的大才子了。真是羞愧啊!咱也就剽窃了几首前人的诗作,其实作诗的本事是半点没有的。不过既然给了咱露脸的机会呢,那咱就厚着脸皮,让大家见识见识好了?

杨洋脸含微笑站了起来,向在坐的众人,团团拱了拱手,最后又向王一夔躬身说道:“大人过誉了,在下也就读过几年书,什么大才子,实是沽名钓誉,不值一提的。”

王一夔哈哈笑道:“你的那几首词我都一一拜读过,实是立意高远,情真意切的好诗,当得一个大才子的名头!当得一个大才子的名头!你就不必再谦虚了。”

杨洋在底下笑了一笑,没有说话,大家还当他真得是谦虚,越发认了真实。还有人低低地述说余香柔在彩楼之上,抛绣球偏偏选中了他的风流佳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人人都知道了他便是当世的一位大才子。杨洋心里也暗自得意非凡。

王一夔又详细地询问杨洋姓名、籍贯和给他授业的恩师,杨洋也不相瞒一一告知。当说到他曾是一名监生时,对面座位上忽然传来了一声尖锐的嘲讽声,“一个臭监生罢了,有什么了不起。”声音虽低,但在广阔的大厅之内,特别的刺耳,无一字不传到了在场的众人的耳中,立时有几名才子也跟着轻笑了出来。

原来,明朝的读书人,对监生是十分看不起的,总觉得他们自己从底层考上来的秀才,举人才是正途,而对那些做过监生的举人,即便你考中了进士,打心底里也是有三分瞧不起的。所以杨洋这一自曝短处,立时便有人嗤笑,拿来做起了文章。

靠!这是谁在当众嘲笑我呢?杨洋心内顿时大怒,向对面瞧去,只见朱公子轻蔑地看了他几眼,也不顾大冬天厅内寒冷,拿出一柄折扇来故作潇洒地摇了几摇,侧脸对向他,斜视的眼睛之中,流露出挑衅之意,一副很不服气的模样。

王一夔冷冷地向朱公子扫了一眼,斥道:“朱明,你怎么说话呢?杨公子乃是谢迁谢大人亲自取中的举人,想那谢大人状元之才,为人又刚正不阿,岂会录取一个无才之辈?”

朱明见老师教训,忙起身立起,躬身唯唯称是,待王一夔教训完了,方才恭谨地坐下,坐下时,眼睛斜斜地向杨洋瞥了一眼,显然他心中仍自不服。

杨洋被这个朱明,当众讥笑了几句,气得脸都绿了,神情尴尬地坐回椅中,心中对这个叫朱明的,恼恨十分,你说老子招你惹你了,又不曾抢了你的老婆,睡了你的老娘,你就如此羞辱于我,他奶奶的真是可恶,长得一张毒嘴。立时朱明原本那个风流潇洒的大才子,在杨洋眼里,变成了一个难以相处,心地刻薄歹毒之人,再看到他时,朱明那张俊俏的小脸蛋,竟让他说不出的厌恶,肚子里也涌起了一股怒气,在身体内冲来撞去,偏生又发作不得,只好暂时隐忍。

王一夔又道:“今日正值元宵佳节,又恰逢大雪纷飞,正是作诗的好时节,咱们便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肋兴吧!现在我宣布诗会开始。”

话音刚落,朱明便自椅中站了起来,斜睨了一眼杨洋,大声说道:“早就听说山西的举子大才,竟然能作出上好诗作,今晚我便代表京城的才俊向这位山西的才俊讨教几首诗文。现在我便以雪为题,先诗作一首。”说罢,走到厅中,低头缓缓走了几步,抬起头来,开始吟诵一首自己即兴而作的诗词。

真是太可恶了?代表京城才俊挑战山西才俊,光这一条,就把在场的京城才子全拉到了自己的阵营里,天下哪有京城人不向着京城人的道理?自己若羸了他,其它京城才子必然不服,会群起而攻之,若是输了,却等于在众人面前赤裸裸地打自己的脸面,给自己难堪。尤其重要的是,自己根本就不会作诗,这当众一作诗,岂不是露了馅,拆穿咱是一个假才子,大骗子。若是传回家去,保不准余香柔也会看轻自己,把自己归到江湖骗子一类,搬了行李出府,回总督府去住,与咱闹离婚!杨洋又气又恨又急,不觉身上出了一身的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