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殿试 - 跃马大明 - 比克大魔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跃马大明 >

第一百六十章殿试

黄员外面现凝重之色,手中摩挲着那块令牌久久不语,半晌长叹了一声,说道:“咱们回去吧!”几个人方欲转身离开,只见远处匆匆跑来了十几个和尚,为首一人六十余岁,身穿一件大红袈裟,跑到黄员外身前立定,恭恭敬敬地说道:“黄员外,您没事吧!”

黄员外轻笑道:“我没事。”拿扇子一指地上的那十几具尸体,说道:“文源住持,把这些尸体交给顺天府衙处理吧!”说罢,径直向前行去。文源等一众和尚在两旁躬身站立,无一人敢上前拦阻。

杨洋见状,忙跟在黄员外身后,走了出去。如今柏林寺出了人命大案,死了十几个人,自己可是重要的见证人,若被搅和在官司里面,岂不麻烦?咱还想着要殿试时考个好名次呢?岂能在这上面分心?

一行人出了门,只见门外已然停了一辆车,一名车夫立在车旁,双眼炯炯有神,身形甚是矫健。见黄员外等人出来,忙躬身侍立。黄员外先自爬上了车,却回头向杨洋笑道:“杨公子,咱们不日便能再见面,到时再详叙。”说罢略一拱手,径自钻入车内去了。中年文士和老家仆也随后爬了上去,进入车内。

汪公子却没进去,纵身坐在了车头,向杨洋一拱手,说道:“杨公子,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改日再会。”说罢,一旁侍立的车夫跳上车去,拌勒丝缰,赶着马车一直向前去了。

靠!这黄员外是啥人呀?神神秘秘的。一个汪公子武功就如此之高,只怕他身边的中年文士和老家仆武功也不弱。方才见那名老家仆,一直低着头微笑,气质极为沉稳,虽强敌环伺,却丝毫不露惊慌之色,只怕武功会更高。见身旁谢小姐笑吟吟地看着自己,杨洋心里狐疑道:“难道谢小姐也是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不成?她既呼那老家仆为师父,只怕不会有假。”拿眼睛向谢小姐身上打量个不住,如果看出她身上矫健有力,那便一个武功高手了,如果像林妹妹般虚怯无力,那便是不会武功了,自己可得看清楚了,别走了眼,万一那天夫妻间拌起嘴来,她虎威大发,当众把自己按倒打上一顿,那脸可就丢大发了。

谢小姐见他紧盯着自己,白了他一眼,嗔道:“你看着我干什么?他们只不过是我的朋友罢了,我们也只是在诗词上有些来往而已。”见杨洋睁着眼睛,一副似信不信的样子,忽又转颜笑道:“好了!好了!我坦白,其实我的武功很高的,你可要小心了,今后若敢得罪我,我保证打得你满地找牙。”说罢,将握紧的小拳头一扬。

杨洋信了真实,忙将头一侧,退后了一步,惊慌地看了她的一眼。谢小姐抿嘴一笑,又笑道:“其实骗你的,我丝毫不会武功的。”

靠!这丫头真真假假的都被他给搞迷糊了。杨洋看了看谢小姐,见她身材不像汪公子那般健壮有力,仔细忖来,一个才女,花在诗词文章上的功夫多了,想必练就一身武功的机率便低,应该不会武功。于是相信了她的话,遂哈哈笑道:“我怎能不相信你的话,只是路上怕不太平,我送你回去好了!”

谢小姐又笑道:“不用啦!我同我的表妹一起回去。”说罢向东边招了招手,只见一乘马车自一片松树林中赶了出来,不一时来到了两人近前,从车窗里探出一个长相甜美的少女半身来,冲谢小姐摆了摆手,眼睛却打量着杨洋,笑道:“表姐,我等你好久了,咱们这就回去吧!”

谢小姐爬上车去,向他挥了挥手,钻进车厢里,径直走了。

看他们都走了,杨洋也忙赶紧动身回家,等会要是顺天府衙的差役来了,拉住他询问案情,那可就麻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转眼到了三月十五日,大明朝廷开卷取进士之日。杨洋天还黑着,便起来了。在余香柔的帮助下梳洗打扮,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出发前往紫禁城参加殿试。明朝的殿试在谨身殿举行,明嘉靖朝时改名为保和殿,仍是殿试的场所。本届会试取中的三百名贡士,在宫门前集合后,在几名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排成两排,依次走入宫内。

杨洋从来没有进过故宫的,所以也不知道明朝的紫禁城长什么样,今天亲自走入进来,看见了皇家气派,不由得大为赞赏,果然是气派宏伟,威严壮丽啊!哈哈!咱今天走着进来,可是没有花门票的,而是以堂堂新科贡士的身份走进来的,无上光荣啊!向周边的人打量去,大多是一些三四十岁的饱学之士,气质儒雅,眼含智慧的光芒。看来后世那些历史学家把明朝的科举制度批得一无是处,进士们都是范进一般的呆样,是完全不靠谱的,就他看到的这些亲科贡士,便个个学识渊博,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素养,不失为朝廷栋梁。不由得心中重又紧张起来,这些位贡士,既是将来可以倚重的同年,也是今日殿试时的竞争对手啊!毕竟一、二、三甲还没有排名的,要是排在三甲的话,前途也是大受影响的。

礼部的执事官,点过了名,训过了话,吩咐了他们待会拜见皇帝的礼节,便引着他们走进殿来。方到殿门口,已有几名带甲卫士,劈里啪啦燃放起鞭炮来。

果然有些喜庆之意啊,杨洋暗赞了一句,与一干贡士昂首迈步走进殿中。进了大殿一看,只见殿中文武百官均已在两旁侍立,正拿眼睛瞅着他们这些新进的菜鸟,有些人脸上还带有微笑。明时的官吏有九成以上是科举出身的,所以这些人,大多是他们科举上的前辈,这微笑不失有鼓励后辈的意思。

杨洋也来不及看这些身着公服的文武官员,查看他们胸前的‘衣冠禽兽’了解他们的品衔,言语攀谈,拉拢一番。毕竟皇帝老爷还在上面龙椅中坐着呢?若被他看见,认为轻浮无礼,那就麻烦了。偷偷向上面瞅去,只见皇帝是一个中年人,身穿一身黄色的龙袍,头截一顶淡黄色的金冠,气质倒还沉稳,只是太远看不清他脸上的相貌,不由得暗暗感到惋惜。

新科贡士们在殿中站好后,便在礼部执事官的指引下向居中而坐的成化帝,行五拜三叩礼。礼毕,众贡士恭恭敬敬地站在殿中等候开考,两旁的文武百官,则依次退了下去。接着便有执事官举策试题是入殿,由皇帝身边站立一名宦官接过来,放在了皇帝的案头。

成化皇帝取过策试题来,看了一眼,淡淡地吩咐道:“开考吧!”说罢,将策试题交给身边的监视官,一位巡查御史,自己则走到后面喝茶去了。殿试可是要考一天的,皇帝陛下公务繁忙,家务繁忙,是不可能一整天盯在这儿监考的。

巡查御史引着他们在谨身殿两侧廊庑之下就坐,那里已经摆好了桌椅,等着一众贡士就坐。接着便发下一道策试论题来,只见上面写道:“皇帝制曰:……”试题是一道财税试题,向新科贡士们问计,该如何创收,解决当前的财政紧张状况,恰与昨日自己与黄员外在古亭中谈论的如出一辙,不由得暗暗称奇,管他的,既然要答,那咱就给他好好写写,教教这些士大夫们,该如何创收,如何充实国库,在打好了草稿之后,杨洋便用自己方正的楷体在纸上写道:“臣对:臣闻……”

写毕看了看,约有三千余字,达到了规定的一千字以上的规模,写得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心里暗喜,这回二甲进士是跑不了了,遂交了卷,走了出去。

第二日便是阅卷之日,殿试的阅卷官由成化帝指定的七名阅卷官组成,分别是李东阳,刘健、谢迁、程敏政、王一夔、万安和刘吉,都是响当当的朝廷重臣,成化帝信得过的饱学之士。新科贡士们的答卷将由他们审阅,推举出十本最优秀的来,上呈给皇帝陛下御览,再由皇帝陛下决定状元、榜眼和探花。各位大臣们自然也不敢徇私,遂一起认认真真阅读起试卷来。

谢迁身为阅卷大臣之一,本是想着把杨洋给黜落下来,至少也不能让他进二甲,可这殿试却偏偏只是重新排名,不会黜落新科进士的。况且上次会试时,他竟看走了眼,愣没从三百份选中的试卷中看出那份是杨洋的试卷,因此这次他也不敢再托大了,只得公公正正的与其它阅卷大臣一起评了分,然后一起推荐了十本上去。

御书房内,成化帝居中坐在龙椅之中,淡淡地扫了一眼七位阅卷大臣送上来的十份策论试卷和人员名单,脸上现出一丝不悦之色,也不拿起试卷阅看,沉声对身旁的内侍说道:“叫七位阅卷大臣进来见我。”

这位内侍连忙躬身答应了一声,快步跑了出去。不久引着七位阅卷大臣走了进来。

等七位阅卷大臣行了跪拜之礼,成化帝吩咐他们起来,向刘健问道:“新科进士杨洋的试卷为何不见?刘健你是怎公办事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