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隆昌寺 - 跃马大明 - 比克大魔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跃马大明 >

第一百七十二章隆昌寺

一夜无话,第二日,杨洋早早醒了过来,梳洗毕,穿戴得整整齐齐,向宝华山行去。宝华山下有七八家小店,卖一些手工饰品和折扇等物。杨洋寻思既然来了,总得留点纪念,遂花钱买了一柄精致的折扇,拿在手中。一块绿色的玉佩,挂在腰间,摇摇摆摆向宝华山行去,竟平添了几分儒雅风流之气。

自昨日一脚把杨大人踹到床底下之后,汪太监心情便很不好,看杨大人时,眼睛里总有一种恨恨的光芒,说话时阴阳怪气,还有些尖酸刻薄。看那脸上神情,似乎总想找茬把杨大人摁倒在地,拳打脚踢修理一番。好在杨大人大度,涵养又好,任他风吹雨打,一笑置之。把个汪太监越发气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目光好像刀子一般射了又射。直到杨大人给他买了一块精美的玉佩送于他时,脸上的神情方才好了些。

真是一个怪人?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他了。管他的呢?再撑得几日,王恕王大人来了,咱便与他分道扬镳了。再发火,咱不理你还不行?毕竟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可不是轻易得罪的,忍忍算了。杨洋自我安慰道。

两人一前一后向宝华山行来,前面出现了一条两丈多宽的小河,一根独木桥搭在中间。杨洋迈步走了过去,只听汪太监在身后叫道:“杨大人你等我一等。”

杨洋回过身来,只见汪太监站在桥头,一副十分害怕的样子,轻声说道:“夫君,我自小不会游泳,看到这独木桥,便心儿发慌,胆儿发怕,要不你扶我过去好了。”

杨洋向左右看了看,见跟前并无人行。暗道:“这个汪太监,现在连个人也没有,叫我杨大人也就是了,却叫什么夫君,叫得我浑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再说这么浅的一条小河罢了,掉下去也掩不死个人,你嗖的一下也飞过来了,却要人扶?”又想道:“也说不准这汪太监小时候被水淹过,留下了心里阴影,所以他一见水便害怕。哈哈!想不到这汪太监还有这毛病,以后咱一定取笑他一番。”

转身折了回去,伸出一只手,牵了汪太监一只柔嫩的小手,一步一挪走过桥来。看看走到桥中间,汪直停下脚步笑问道:“夫君,你看咱俩像不像牛郎和织女一起渡鹊桥呀?”

“哎!汪公公你错了,咱俩都是男人而且咱俩天天可以见面,怎么会是牛郎和织女呢?你这个词用得不当,不妥啊!”杨洋一本正经地摇了摇脑袋,牵着汪太监的小手继续向前行去。汪直在他身后,又气又恼,狠狠剜了几眼,提起脚儿来,做了几回把他踢下河的动作,终于忍住又放了下来。

过了河,两人并肩而行,向前行去,看看来到山脚,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向山上延伸而去,消失在绿树荫中。“喳!喳!喳!”一棵高树上,一只喜鹊发出了清脆的叫声,似是欢迎远方来的游客。

汪直眼睛转了几转,拿手一指树上,又笑问道:“夫君你看,那树上有一对喜鹊,一个公来一个母,喳喳叫着,正向我们报喜呢?你说我们夫妻双双像不像那树上的一对喜鹊呀?”

杨洋抬头看去,果然在大树枝头,有两只喜鹊俏立枝头,守在一个树巢边。杨洋神情作欢喜状,点头赞道:“是啊!是啊!今天风和日丽,天清气朗,又在山口碰上两只喜鹊向我们报喜,正所谓出门见喜,说明今天我们上山,一定会碰上喜事呢。”

汪直眉头微皱,神情作恼,狠狠白了他一眼,嘴里没好气的嘟囔道:“真是个榆木疙瘩,白费了我一番心机。”也不理杨洋,快步向山上自顾自的行去。

咦!这汪太监怎么生气了?难不成我说个出门见喜,还有错了不成?这太监的思维,不可以常理度之,由他去罢。看汪直已领先了自己两丈多远,杨洋忙小跑了几步,跟上山来。

两人一前一后,行了多时,渐渐来到半山,只见山路两旁林木葱郁,绿草如茵,人行其中,顿感身心爽畅。忽然路旁山林中传来了劈砍树木的声音,两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三四十岁的樵夫正在拿着柴刀一下一下砍削着身旁的一根枯枝。杨洋不觉想起自己在山西观音禅院的生活情景来。那时自己每天早上都去砍柴,如今看到别人砍柴,心里也是倍感亲切,不觉驻足观赏,追忆起当年自己的修行时光。

汪直见他不行,也停下了脚步,看了看那樵夫,又看了看杨洋,拿手一指那樵夫,轻笑道:“夫君,你看那樵夫每天辛辛苦苦上山为妻子砍柴,多不容易啊?如果我们夫妻也是山下的一对农家夫妇,你是不是也会天天为我和儿女们砍柴啊?”说罢,脸上神情似笑非笑,眼神之中含有一种期待,看向杨洋。

杨洋又笑道:“假如我身在农家,我一定会努力奋斗,过上富家翁的生活,让我的老婆孩子跟着我不受一点苦的。只是你在宫里养尊处优,舒服惯了,怕是吃不了那樵夫的苦的。”

汪直又看了他一眼,轻叹道:“我算服了你了,你……你可真是一只呆头鹅啊!也不知道你是怎么考中进士的?罢罢罢!不与你说了。”说着,摇了摇头,向山上行去。

靠!这汪太监又怎么了,我不过说了句‘你吃不了那樵夫的苦’他便说我是呆头鹅?我怎么就笨了?杨洋气愤愤的腹诽几句,跟在汪太监身后行去。

两人又向前行去,渐渐已快到山顶,转目四顾,乳白色的雾气,时浓时淡,如烟如絮。峰峦寺庙,若隐若现,两人犹如走在人间仙境一般。杨洋和汪直见了大为惊叹,不觉又并肩走在一处,一路指指点点观赏景物,不觉行到隆昌寺外。

到了寺门口,两人已有些累了,遂找了个石阶,并肩坐下歇息。只见三三两两的游客陆续走上山来,向寺庙中行去礼佛还愿,越到后面,善男信女人数也越多。果然是佛教胜地,律宗名山啊!香火竟怎么旺盛?杨洋不觉赞叹道。正看时,只见迎面走来两位年轻女子,一个身着白衣,一个身着紫衣。身着白衣的女子对那身着紫衣的女子说道:“姐姐,你听说了吗?隆昌寺出现神迹了。寺内有一尊泥塑罗汉,原本是在土里埋着的,这十几日,日日长高一寸,已快完全长出来了,端是神奇无比。更神奇的是,竟有香客在寺院中的地上看到许多蚂蚁跑来,用身体组成了八个字。”

“那八个字啊!”紫衣女子忙问道。

白衣女子说道:“哪些蚂蚁组成的竟是‘罗汉下凡,普救众生’八个大字。”

“哇!真得吗?那可确实称得上是神迹了,咱们快起看看去。”紫衣女子拉着白衣女子急不可耐地走进寺院中去了。

咦?这隆昌寺中竟也出现了装神弄鬼的神棍?看来这隆昌寺中果然有问题啊!杨洋忖思半晌,拉着汪公公的小手说道:“走咱们夫妇俩也看看去。”两人并肩向寺中走去。

两人先到大雄宝殿礼过了佛,又到文殊殿中参过了菩萨,便随着人流一起向出现神迹的地方走去。那出现神迹的地方在一个大四合院中,数十名香客已经围着那尊罗汉像虔诚地顶礼参拜,还有人将香火钱放置在罗汉像身前的一个木匣之中。杨洋与汪直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果然那尊泥塑神像半截身子是埋在土里的,如今已经出土了大半,在那尊罗汉像前的地砖上,还有上千只蚂蚁组成了‘罗汉下凡,普救众生’八个大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