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余子俊的愤怒 - 跃马大明 - 比克大魔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跃马大明 >

第二百三十八章余子俊的愤怒

咦!老岳丈和马文升来了?这倒是稀奇,他们来找我干什么?杨洋心下奇怪,定了定神,迈步向客厅走去。汪直因做西厂厂督时和余子俊、马文升有些过节,打心眼里不愿见他俩,遂推说身体乏了,便拉着白莲圣姑回房去睡了,杨洋随同喜儿走到客厅上来。

进了客厅门一看,只见余子俊和马文升正坐在椅子上喝茶,余香柔则小心地在一旁陪着说话,嘴里说道:“夫君英明神武,又是个商人出身,可会算计了?也许他又打着什么更高明的主意呢?等他回来后我好好问问他!”

余子俊在旁怒道:“狗屁的高明主意!放着四品的右通政不做,却要偏偏去做五品的知府,还答应向朝廷缴纳大笔的税银,我看他是脑袋被驴给踢坏了……”气呼呼地骂得正起劲,忽抬头看见杨洋笑容满面地自厅外走了进来,忙住了嘴,拿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嘴里骂道:“你个小畜生,还有脸回来?你说你今日第一天上朝,怎么嘴巴也没个遮拦,胡吹乱侃,惹下天大的祸事来?”

我惹下了事?杨洋睁大眼睛,佯装惊讶地说道:“老泰山,我可是个极本份的人,什么时候惹下祸事来?”

余子俊把胡子一翘,气乎乎地说道:“你还说?今日早朝,你是不是向户部尚书殷谦写下了保书,答应每年向朝廷缴纳五十万贯税银来?”

杨洋点头道:“确有这事,我还骗各位大人一同在保书上签了字,这样他们便不会反对我开办江南皇家棉丝织厂了。”

余子俊一拍桌子,气恼道:“这简直是胡闹,这世上哪有官员给户部尚书写保书的?这万一要是你交不上锐银来,怎么办?”

杨洋呵呵笑道:“老泰山尽管放心,我上个月江南皇家棉丝织厂纯利三十八万贯,自己净赚了十七万贯,此外还要扩大规模,再建几座大厂,多挣些银子,一年不过向朝廷缴纳五十万贯税银而已,我实是赚大发了,又怎么会是胡闹。”

余子俊立时呆住,半晌又气道:“哪你为什么放着右通政的四品京官不做,非要去松江做个五品的知府?还答应给朝廷每年缴纳一百万贯的税银,你当是天上掉金子吗?一个小小的松江府又从那里弄哪么多的税银去?”

杨洋又哈哈笑道:“老泰山,我向皇上讨来了在松江府与海外诸番国通商的权利,每年获利巨大,咱不说别的,就是立上两根杆子,搭个简易棚子,每年向前来做生意的客商们征税,一年至少一百万贯税银,这还不包括其它的收入,可不就是跟天上掉金子差不多吗?一个肥得流油的知府,只需在任上干上一年,那也大发了,还不比在京城做个芝麻绿豆大的右通政强?”

海外贸易获利丰厚,与暴利无异,对此余子俊早有耳闻,今见杨洋侃侃而谈,分明是早就成竹在胸,算计到了极点,当下心中释怀,转而呵呵笑道:“你倒打得一手好算盘,把皇上和朝廷官员都算计在了里面,好吧!这件事我便不追究了,只是你要仔细,不可大意了,千万莫要折了本,叫我的女儿跟着你喝西北风。”

杨洋哑然失笑,说道:“老泰山尽管放心,我在山西还有煤矿与钢铁厂,每年获利丰厚,足可保证夫人们衣食无忧的。”

马文升在旁边坐着,一直笑眯眯地盯着杨洋看,这时忽然开口笑道:“老友尽管放心无虑,令婿经商出身,打得一手好算盘,又怎么会干了赔本的买卖?只怕这回令婿是赚大发了!”说罢,哈哈大笑。

余子俊和余香柔也开怀地笑了起来,再没有方才的忧虑。杨洋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拱手问道:“马大人,你不去总督你的漕运,却如何有闲暇工夫走到我的府上来?莫非是想与我谈论漕运之事?”

马文升眼睛一亮,眯缝起眼睛,笑问道:“怎么杨大人对漕运之事,也有高见?这倒要请教一二。”

杨洋微笑道:“高论倒也谈不上,只是谈点我个人的想法。我朝漕运有三条路,水路、陆路和海运,我大明永乐年间,因海运艰阻,遂整治大运河,改为水路为主,其实是舍本而求末也。近年来,因水利失修,黄河改道,老百姓苦漕运久矣,倒不如投入巨资,改良船只,建造更大更结实的船,自长江口杨帆北上,或许可以大大降低百姓的负担呢?当然若是能开放给民间商人营运,哪则更好,百姓的负担还可再至少降低九成?不知马大人以为如何?”

马文升呵呵笑道:“杨大人高论,马某佩服,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来到哪里去造哪么大的船只?二来,哪位商人又有能力承运如此多的粮食?”说罢,微摇了摇头。

杨洋冲口而出,说道:“若是交给我来承运,不出三四年,便可废除水路和陆路,完全实现海运,而且朝廷负担最多是现在十分之一。”

马文升闻言,脸色微变,似有愠色。余子俊看在眼中,忙沉下脸斥道:“放肆!不可出言狂妄!难道你马叔数十年的老江湖还比不上你个毛头小子?”又转头向马方升陪笑道:“老友别往心里去,小子出言莽撞,不知礼数,得罪了!事后我会教训他的。”

杨洋也自知失言,多少大官都没有把漕运问题解决好,你一上来,便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叫马文升的老脸往那搁,岂不是要羞臊死?正要陪礼说个道歉话,岂料马文升却呵呵大笑了起来,开口说道:“老友莫说这话,少年人就应该有志气,有闯劲,令婿能有此雄心壮志,实是朝廷之福啊!”

余子俊看了杨洋一眼,叹道:“他能不给我闯祸,我就烧香拜佛了!看他这几个月官当的,连我都心惊肉跳。今日老夫回兵部来办事,听兵部尚书张鹏与我谈论起早朝之事,当时给我吓得后背出了一身冷汗,便急急忙忙跑来教训他,恰好在半路上遇到了你,你说这个小兔崽子,有事也不知会一声,惊怕杀个人。”

马文升微笑道:“令婿是有大才之人,多有奇思妙想。当年白手起家一手在山西开办了煤矿和钢铁厂。嘿嘿!这份胆识,那等魄力,岂是寻常书生可比?今日杨大人又向皇上进言,说可以通过兴建毛织厂,暗中消弱鞑靼人的军事力量,堪称是条极高明的计策,或许边患问题可以一举解决呢?余大人,此计,甚至连老夫都十分佩服呢!”

余子俊眼睛睁得溜圆,好奇地问道:“老友此话怎讲?为何兴建毛纺织厂还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马文升拿眼睛瞅了一眼杨洋,笑道:“今日午后,皇上派人匆匆把我招进宫去,详细说了杨大人计策。在我大明北方修建几座大的毛纺织厂,专门收购鞑靼人的羊毛,使鞑靼人觉得养羊是有利可图的事,转而在牧场上大量养羊,减少其养马的数量,如此一来,便暗中削弱了鞑靼人的骑兵优势,还将鞑靼人的命脉掌握在了咱们的手中。我与皇上计议之后,觉得可谓是神来之笔,大可一试。当时皇上便很高兴,撤了我漕运总督的职,下旨由我担任南京兵部尚书,专职协助杨大人办理好江南皇家棉丝织厂之事,并争取早日开工兴建北方的几座毛纺织厂。呵呵!余大人,这回托了令婿的福,老朽再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管哪个漕运了!”

啥!专职协助我办理好皇家棉丝织厂?皇上,可真有你的?连我江南的棉丝织厂,你也要安插人手?俺还一直心里窃喜着,以为你在邮局和供销社里安插了官员,一时把我的棉丝织厂给忘怀了呢?没想到你还记得这茬,又给我派了个马文升来,这老家伙来了,万一要是他自持长辈身份与我处处作对,并不时地向皇上和朝廷打我的小报告,却叫我又该如何是好?杨洋听马文升说了,一时暗暗叫苦,脸上露出愁色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