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钱谦益,你的“忠”有点少啊,要努力
第89章钱谦益,你的“忠”有点少啊,要努力!(第九更)
挹海堂内,崇祯皇帝就着一盏明亮的油灯,一篇篇仔细看着那八篇“献忠策论文”。
他看得很慢,时不时还拿起朱笔,在旁边的宣纸上记下几句。
底下站着的八位大臣,个个屏息凝神,心里跟吊着水桶似的,七上八下。这比当年殿试等传胪还熬人。
崇祯心里其实是满意的。
“进步都很大啊!”他暗自感慨。这八位重臣,从阁老到侍郎,显然都琢磨透了“献忠”二字的精髓,文章里没了那些虚头巴脑的仁义道德,都在努力献忠了。
不过,“献忠”和“多快好省的献忠”,又是两回事了。
他先拿起黄立极的卷子。
“好家伙!”崇祯心里哼了一声,“黄阁老这是要掀桌子啊!把十四个藩王连同一大堆郡王、将军,全打包扔到江南去吃闲饭?这招够狠!”
他手指轻轻敲着黄花梨保温杯的杯盖。
“江南那些富得流油的士绅豪强,家门口要是突然堵上十几个王爷,几十个郡王,再加上成千上万饿得嗷嗷叫的宗室子弟,还有膀大腰圆的王府护卫……啧啧,那场面,想想就热闹!”
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心道:“这招是‘终极杀招’!悬在江南士林头上的刀子!够分量!黄阁老……够忠!他的首辅还能继续当下去!”
他放下黄立极的卷子,拿起孙承宗的。
“老孙啊……”崇祯看着孙承宗那“召入京师荣养”的主意,眉头微皱,“忠心可嘉!可这账……不会算啊!”
“把亲王郡王这些烫手山芋全弄到北京来?圈在朕眼皮子底下?是,地是腾出来了,产业充公了,可这帮人到了北京,朕拿什么养着他们?紫禁城边上盖十几座王府?那开销,比他们在封地祸害还大!这不是朝廷替西北背锅,给朕添堵么?幸好你是北直隶的,如果你是南直隶的”
他轻轻地,把孙承宗的卷子放到了黄立极的卷子边上——老孙的法子当然不是不能用,问题是代价谁来承担!如果江南的那帮有钱佬每年肯多掏个二百万,那就让那群王爷都来北京,大家热闹热闹也挺好的。
最后,他拿起钱谦益的卷子。
“钱牧斋……”崇祯目光扫过那“允底层宗室自谋生路”和“重开市舶司,岁入五十万两”的条陈,手指无意识地弹了弹卷面。他是懂怎么“忠”的。只是.
“五十万两?”他心中冷笑,“打发叫花子呢?江南海贸一年流水少说几百万,往多了说可能都上千万!而且还拥有“丝绸、瓷器、茶叶、白糖、铁器”等五大拳头产品一年五十万两就想把朕打发了?这点银子,够填陕西一个窟窿角吗?”
他抬眼瞥了下垂手站着的钱谦益。
“这老钱,滑头!‘献忠’是献了,可这‘忠’……有点少啊!不够诚心!”
崇祯放下卷子,心里已有计较。
他轻轻咳了一声。
堂内八人精神一振,知道要见分晓了。
“诸位的策论,朕都细细看过了。”崇祯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皆是为国分忧的忠谋,朕心甚慰。”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钱谦益身上。
“礼右侍郎钱谦益。”
“臣在。”钱谦益赶紧出班,躬身应道。
“你的文章,老成谋国,思虑最为周全。”崇祯淡淡道,“本科会试主考,便由你来担纲。加经筵日讲官,入侍左右,以备咨询。”
这话一出,堂内几人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钱谦益心头狂喜,差点没稳住身形。主考春闱,意味着这一科的进士都是他的门生!加经筵日讲官,那就是天子近臣,常伴君侧,是实实在在的“帝师”待遇!
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加经筵日讲官……这入阁,甚至冲击首辅之位,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他强压激动,深深一揖:“臣钱谦益,谢陛下天恩!必竭尽驽钝,不负圣望!”
崇祯看着他谢恩,心里却想:主考给你做,是给你体面。可这五十万两……不够看! 看来,还是得让周应秋赶紧上路去卖官!得从郑一官那海贼头子身上,刮出更多的油水来!顺便再敲敲你!
他收回思绪,语气加重了几分:“本次春闱大比的策论题目,便是《问宗禄浩繁、秦晋民困、中原力竭,时艰若此,当何以处之策》了。”
他目光扫过略显错愕的众人。
“这道题泄出去也无妨。”崇祯嘴角扯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因为这文章不难做,难的是肯真心实意为朕‘献忠’!”
“凡以此策论入仕者,便是立了军令状,要参与这万难之事!日后若能实心任事,替朕分忧,朕必不吝重用!”
说着话,他目光又意味深长地落在钱谦益身上。
钱谦益何等精明,立刻明白过来。陛下这是点他呢!让他继续努力“献忠”——五十万两的“忠”太少了,万岁爷不满意!
“五十万两的’忠‘都不够,这’忠‘要多少才算够呢……”钱谦益心里暗暗叫苦,“‘献忠’不易啊!”
崇祯没再看他,话锋一转,从御案上拿起一份题本。
“这是新任福建巡抚熊文灿的奏报。”他扬了扬那本奏疏,“说东南外海有个大海贼,名叫郑一官。此人……很想当官,当大官。看名字就知道,一官,一品大官,定是个官迷!”
堂下众人闻言,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皇上为何突然提起一个海贼。
“熊文灿说,此人很有实力,也很有钱。”崇祯继续道,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家常,“麾下舟船上千,健儿数万,东南海疆,几为其私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明日廷议,你们都议一议。朕觉得,是不是该设一个‘巡海御史’?秩不必高,权要重些,专责招抚郑一官,及与他肩碰肩的那些海贼海商。”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又补了一句。
“朕觉得,原吏部尚书周应秋……就很合适嘛。你们好好思量一下。”
底下站着的都是人精,听到这话,心里顿时一片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