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既然朕打赢了,那朕要做的可就太多了
第81章既然朕打赢了,那朕要做的可就太多了!(第一更,求首订)
崇祯元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北京城却未见春意,反透着一股倒春寒的冷意。街面上的行人匆匆,少见笑模样。正阳门外大街旁的“正心堂”茶楼里,人声鼎沸。
这“正心堂”素来是清流士子、赴考举子们喜欢盘桓的地方。如今春闱因皇上移驾至清华园督战而推迟,不少滞留京师的江南、东南籍举子便常聚于此,议论时政,针砭时弊。
靠窗的一桌,围坐着几位年轻举子。为首的是史可法,面色沉毅。一旁是管绍宁、庄应会,皆眉头紧锁。最年轻的黄宗羲情绪最为激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不停地划着。
“郭允厚贪鄙无能,只因攀附着阉党,竟得南京户部!那是留都的钱袋子!崔呈秀,魏阉门下的恶犬,摇身一变成了两淮盐运使!那是天下第一等的肥缺!”黄宗羲声音压着,却压不住那股愤懑,“皇上这用的什么人?行的什么政?分明还是天启朝的那一套,正邪并用,帝王平衡术!如此下去,国事岂有宁日?”
邻桌一北京本地老茶客,穿着半旧的绸衫,听着这边的议论,忍不住插嘴:“几位相公,说句不爱听的。您几位说的那些……咱小老百姓不懂。可皇上这么抄家拿人的,京营里多少老弟兄吃了挂落?光是成国公府名下,就有多少铺子关了张?多少靠着勋贵人家吃饭的营生没了着落?这京城里,多少张嘴指着这些吃饭呢!年节里都比往年冷清!这么搞,是要砸了多少人的饭碗哟!”
史可法闻言,转向老茶客,拱手道:“老丈所言,亦是实情。整顿京营积弊,自是应当。然……操切过甚,恐生事端。当先正朝纲,清君侧,用正人君子徐徐图之,方是正理。”
庄应会点头附和:“更可忧者,乃是辽东!听闻今年辽饷,户部迟迟未拨。皇上莫不是将银子都用于与插汉部交锋了?插汉部虽时有寇边,然究其根本,乃漠北蒙古,与建奴并非一心,甚至多有仇怨。联虏平奴虽未必可行,然逼其倒向建奴,则大明北疆危矣!若因小失大,致辽东有失,建奴破关,则天下震动,其祸远甚于宣府之扰!”
管绍宁也叹道:“正是此理。如今朝中重心皆在宣大,辽东方面屡次上疏请饷,皆如石沉大海。若辽镇因缺饷而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七嘴八舌,皆觉朝局混沌,前景黯淡。皇上虽看似振作,却所用非人,举措失当,令人心忧。
黄宗羲猛地一拍桌子,茶碗都跳了一下:“诸君!空谈何益?不如我等联名上书,直陈阉党复起、辽饷拖欠之弊!效先贤公车故事,叩阙直谏!”
史可法却按住他的手,缓缓摇头:“太冲(黄宗羲字),稍安勿躁。叩阙之事,干系重大,需从长计议。且看皇上下一步……”
话音未落,茶馆外大街上,毫无征兆地,猛地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万胜!”
“大明万胜!”
“万岁爷圣明!”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瞬间淹没了茶馆内的议论。
茶客们都愣住了,纷纷起身,涌向窗边和门口探看。
只见正阳门外大街上,不知何时已挤满了百姓,人人翘首以盼,面露兴奋。街道中央,数名骑士正缓缓而来。
当先一骑,尤为醒目。一名盔甲染尘的军士,双手高高擎着一根长竿,竿顶悬着一幅巨大的绢帛,上面墨迹淋漓,书写着捷报!
其后数骑护卫,人人挺胸抬头,虽面带疲色,却难掩激动自豪。他们齐声高喊,声如洪钟,穿透鼎沸人声:
“宣府大捷!”
“王师收复独石口!”
“阵斩虏首三千级!”
“虎墩兔汗望风溃逃!”
“大明万胜!”
这是露布飞捷!
茶馆内的举子们也全都挤到了门口,看着那高擎的捷报绢帛,听着那震天的欢呼和军士洪亮的报捷声,感受着周围百姓发自内心的狂喜。
方才还在忧心忡忡的管绍宁、庄应会等人,脸上已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竟是大捷!收复独石口!斩首三千!”管绍宁喃喃道,“真乃难得之大胜!”
庄应会也抚掌:“如此一来,北线可暂安矣。万岁爷……果有决断!”
史可法虽未言语,但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许多,目光随着那露布移动,隐隐有光芒闪动。 唯有黄宗羲,眉头锁得更紧。他看着欢呼的人群,听着身边同侪瞬间转变的口风,嘴角泛起一丝复杂难言的苦笑,低声自语:
“方才还在抨击朝政昏暗,转眼捷报至,便齐颂圣明……整顿京营触及利益,便是操切昏聩;边关斩将夺旗,便是圣心独运。这……便是世情与人心么?”
……
西苑,清华园挹海堂。
这里的气氛,与北京城内的沸腾截然不同,是一种压抑到极致后骤然释放的狂喜。
崇祯手里攥着那份由魏忠贤、尤世威、朱之冯、侯世禄联名发来的详细捷报奏章,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已经反复看了三遍。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砸碎了他心头积压数月的巨石!
“好!好!好!”
他猛地抬起头,连说三个“好”字,声调一声高过一声,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多日来的焦虑、隐忍、愤怒,在这一刻尽数化为难以遏制的畅快,他放声大笑,笑声在殿堂中回荡。
“哈哈哈哈!好一个尤世威!好一个侯世禄!好一个曹文诏!好……好一个魏忠贤!”
侍立一旁的徐应元、王承恩等内侍连忙跪倒:“恭贺皇爷!天佑大明!”
正在召对的阁臣黄立极、孙承宗,兵部侍郎李邦华,户部尚书毕自严四人,也是面露惊喜,齐齐躬身:“臣等为陛下贺!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将士用命之果!”
崇祯笑着摆手,示意他们起身。他踱步到殿中,扬了扬手中的捷报,脸上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锐气。
“运筹帷幄?朕不过是信对了人,给了他们该给的粮饷!”他目光扫过四位重臣,声音洪亮,“此捷意义非凡!它不仅收复了一座雄关,斩杀了数千鞑虏,更是打出了我大明的军威!打掉了插汉部的气焰!更重要的……”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一转,变得深沉而极具压迫感:
“它给朕,给朝廷,打来了底气!打来了……彻查整顿的底气!”
黄立极、孙承宗、李邦华、毕自严四人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