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 - 大猫追月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在原始部落当首领 >

第105章

把两个分部落的管理层人员送走后,桑榆又一心扑在了新地的建设上。

主要跟进手工队水力车,还有慈那边的育婴管理中心建设。

水力车这边。

经过两月的仔细推敲,梅带的这个小团队终于确定了轴承的材质用料以及具体的完善方法,桑榆随即宣布可以制作大型水力车实体,手工队的所有人立即放下手中的其他活儿,挽起袖子开始干。

连带打铁场的二十名铁匠在内,四十人的手工队员都投入了这次水力车的建造当中。

梅将这四十人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水碓、水排和水磨的制作。

而梅、婷和运三人也分别担任小组,监督跟进,夜以继日。

十三个人负责一个水车的打造,其实工作量并不难。

就好比一个水排,需要制作两个中型的水轮,还有准备一些轴承和木棍,真正打造不过四到五天的时间。

但难的是能够协调这些人手,还有如何分工,最后再进行组装。

还要确定安装的地址,还要考虑人工制造水位落差,这些才是最费时的。

好在这几年来部落也生产了不少的铁制工具,包括斧头、锥子和锯子等,都被投入到了水车的制作当中。

大家都有了趁手的工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桑榆也算是从中摸出了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代的人,其实大家的智商差别并不大,动手能力没有很大的落差,只是现代人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有经验可遵循,正是这一点,把两个时代的生产力拉开了距离。

但这只是其一,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理念的提出。

制作水排并不难,但在从无到有的道路上,谁也不敢相信会存在那么一个东西,能灌溉能拉风箱,也正因为没有概念所以不相信,压根就没想往这个方面想。

桑榆没来,人们并不是就失去了动手能力,这种能力一直存在,可就是做不出来。

如今桑榆来了,她也不会制作水车。但她提出了可以这么做,于是就有了水车。

就是这么神奇。

这一观点对涉及简单物理学动力尤为适用。

当第一个最为简易的水碓研究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沸腾了。

以后带壳的谷物需要舂米,炼铁时候需要敲碎矿石,这个东西都能让他们省了不少的力。

在第一次机械建造取得成功之后,整个手工队大受鼓舞,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几乎是废寝忘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剩下的另外两种水车的研制当中。

这样的研究精神让桑榆觉得备受鼓舞,也跟着一起参与实验,失败就重来,找原因,改进,各项过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很快,又再过了半个月,水排和水磨也先后打造完工。

河边先后伫立起了三座中型水力车,在水位落差的作用下,只要不将连接的轴子拉开,这些机械就会不知疲倦地一直运作下去。

桑榆则规划着,水力车附近要建起了一个小型加工厂,需要磨米捣旷,都到这个地方来处理。

食物区和工业区也要严格分开,不能混到一起。

打铁场原本十人打铁,如今水力车投入使用,不需要一个人专门拉着风箱,铁器的炼制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桑榆和梅一商量,将打铁铺原有的二十名铁匠给减了十人。

而手工队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是要在河边打造二十个巨型的水力车,连接到各个小队的工坊和农田。

他们需要对原有的工作设备和流程进行升级,只要能用水力代替的,一律搭建水车,接入动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慈这边的育婴管理中心也如期建成,三十名育婴师如期上岗。

这些育婴师从各个队匀出来,有男有女。

他们的工资要比其他普通的队员每个月要多上两斤肉,算是十分优渥的条件了,刚开始报名的时候,还真的争得头破血流。

和现代不同,原始社会的孩子也不算得闹,带起来要容易多了,这些育婴师上岗一个星期后,感觉还算良好,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难。

学校里原本五岁以下的孩子,也被转移到育婴中心,只剩下七十名5-15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只需要五名生活老师对照看管就行。

剩下的其他生活老师则补充到了育婴管理中心。

经过这些调整之后,桑榆对部落人口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统计,并根据任务量对人数进行了局部调整。

――

农业部门,大队长枝。

种植队,队长枝,副队大米,队员50人;

养殖队,队长莽,队员15人;

(专门负责猪、鸡、兔的养殖,照顾部落的畜力脚力。)

狩猎队,队员壮,队长20人。

――

工业部门,大队长大雪。

手工队,队长梅,副队树,队员40人;

制衣坊,队长苗,队员20人;

砖瓦队,队长二雪,队员20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