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猜对了
第358章猜对了这几天马车实在是太过颠簸,洛允光是坐在马车里都有点难受,好在天一身上时刻装着两块糖,见洛允不舒服就喂给她一颗,天一担心地说,“王妃早晨起得早,又没吃饭,这会儿肯定是难受了。”
“中午再说吧,时辰还早,先去玉书崖附近看看。”洛允抬手打断天一的话,“中午去春来客。”
怎么也得见花满楼的人一面,现在鬼来楼的人已经开始帮着找,青炎就在马车里保护洛允的安全。
云之庭不在,只有洛允一个人也不放心,他就让洛允把青炎喊回来了,无论如何,有青炎在洛允身边,他能放心一点,也不用时时刻刻都想着玉书崖这边的情况。
但他还是不明白,这人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
赵钰骑在马上,二人的速度很快。原本赵钰算是洛赫的副将,后来就被调到云之庭身边,最近这段时间都是跟着云之庭,他知道的很多,甚至于连水云镇的事儿都知道一些。
或许正因为如此,洛允觉得赵钰足够了解他们,放在身边也安心。
洛赫向来是妹妹要人就给,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赵钰算是洛赫的心腹,洛允一开口也给了,所有人都说洛允投胎投的好,爹娘宠爱就算了,大哥和丈夫也如此疼爱,做女人就该像洛允一样。
可他们从来都不想,洛允为他们做了什么,一个女人能在乱世中撑起一个家,乃至于站在大哥和云之庭身边撑起一个国家,又岂是一般女人?
玉书崖附近今儿个是一个人都没有,原本无论什么日子,白天总会有少男少女在附近,可昨天开始,县令就下令把这里围起来,谁都不许靠近。
“这里原本就危险,你们应该在最外围的位置放上栅栏,能保护一点是一点。”洛允被扶着下了马车,本来就有点不舒服,洛允这会儿更是晕的难受,差点就吐出来。
喘匀了气,洛允看了县令一眼。
县令说什么都要跟着来。
凌王跟王妃都为了林梓颜的事儿忙碌,他要是还能安心在县衙坐着,那真是不想活了,云之庭走之前也说了,一定照顾好王妃,否则回来唯他是问,县令事必躬亲,肯定得看紧了洛允。
听到洛允的话,县令从后面绕过来,甩甩袖子上的雨水,“是是,之前就说装上,一直没来得及。”
结果这就出事儿了,县令要是知道有今天,肯定早早的就把外面的栅栏都按上,宁愿多花点钱,也不能让林珝的儿子出事儿啊!
“这林梓颜的性格有点软弱,似乎是看上了一家姑娘,可人家不喜欢他,这才来了玉书崖的。”青炎跟在洛允身边,在附近看了看,比较危险的地方就拉住洛允不让她去,自己去看。
这会儿,洛允正站在树下抬着头看上面的红巾,这其中大概有一方红巾是林梓颜系上的,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系上红巾之后,等他的不是那女孩儿的喜爱,而是自己的不知所踪。
如果有今天,林梓颜还会来玉书崖么。
想到这里,洛允突然觉得有问题。
脑海中的灵光一闪而过,快的洛允根本没抓到,好半天过去,洛允一直都沉默着,县令都快直接跳下去找人了,师爷也在旁边跟着看。
“你说……”慢慢的,洛允将脑海中的所有思绪都梳理好,突然开口,青炎跟天一看向洛允,她问,“川蜀离这里那么远,快马加鞭都要一天一夜,更别提林梓颜是坐着马车来的,怎么也得两天两夜。”
这么远的距离……
“林梓颜是怎么想到玉书崖的?”
此言一出,周围几个人都顿住了。
对啊!
玉书崖虽然是个比较有名的地界,但也要看风俗的不同。川蜀的风俗跟这里本就不同,他们大概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求姻缘的寺庙之类的。
怎么林梓颜就千里迢迢的来了玉书崖呢?
来了还不见踪影。
这就很奇怪了。
如果不是刚刚青炎说起,林梓颜是因为喜欢上一家姑娘才来玉书崖,洛允都想不到。
川蜀有很灵寺庙,洛允就听说过几个,她还曾跟云之庭说过,有生之年有周游列国,要去各种地方看一看。
其中就有川蜀那边的寺庙。
“林梓颜大老远的来了,也不可能是一个人来的,来了之后就不见了,也不知道他跟着谁……”青炎心思灵通很快就明白了洛允的意思,“主子是说……有人告诉林梓颜要来玉书崖。”
“会不会是这样。”天一也抬头看着那些红巾。
“有人想趁着这个机会绑架林梓颜,无论为什么理由都好,他先通过各种渠道让林梓颜知道有玉书崖这个地方,刚巧林梓颜为了那个姑娘焦心,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就来了,那人奸计得逞,顺势就带走了林梓颜?”
可能性很大。
这对洛允而言是好消息,如果是这样,那林梓颜活着的可能性有很多。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而且这个人一定跟川省总督以及大哥手中的名单有关系。
“穷途末路。”只有那样,他才必须要选择林珝来做垫背。
他在逼林珝先动手。
让林珝为了儿子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来,他就有时间。
至少大哥和皇上的目标不会立刻就投到他的身上。
洛允说,“让我大哥给我送一份名单过来,要没修改过的。”青炎领命,转身回去传消息。
鬼来楼和花满楼的人都在附近,根本不用写信回去,消息很快就能传来,或许今天晚上洛允就可以看到名单。
就在这时,洛允敏锐的回头。
刚刚好像有什么人在看着她。
“天一,你有感觉到被人盯着吗?”洛允问。
“有。”天一哪儿都不舒服,身边人也太多了,县令身边的那群衙役还总跟她讲话,天一想躲都躲不开,“视线太多,我也找不到出处,但自从我们离开县衙,这人就跟在后面,不远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