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继续前行
第二天起来后,吃完早饭,我和李安还有孙玉华将墨义、经义答案默写出来,相互对了答案。我和李安相差并不太多,只是孙玉华的经义有三道题写得不算全面。至于诗的话,李安写得最好,我的次了一些,孙玉华的因为最后时间不太够了,所以只是勉强写了一首押韵的。之后,我们逛了逛府城,要比县城繁华多了,我和娘买了些用品,父亲给娘买了一个镯子。之后我们在书铺里找到了一些家里没有的书。随后便在家里看书、练字、画画。
三月二十六日,我们还有孙家父子一起来到父亲让布山提前定好的茶楼,两楼靠窗的包间,因为我不想让别人当个稀罕看,所以特意让布叔定了包间,虽然钱多了点。
坐在包间里,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此时,公示墙前已经站满了人,父亲让布叔和布大力去看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快到8点的时候,只见一名官差带领着几名衙役,缓缓地走向公示墙。众人见状,纷纷主动让出一条路来。官差走到公示墙前,却并未立刻张贴榜单,而是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们都知道,今年咱们县有一名女子参加了府试。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决定将她的试卷与榜单一同张贴在公示墙上。”说完,他不顾周围人群的议论声,转身和其他几位衙役开始张贴榜单。
我在包间里听着官差这样说,这和县试一样,不会院试也要这样来一次吧,不过这对我也是有好处的。
很快榜单贴好了,众人向前挤去,想要看自己或是家人的名字。经历过了县试,我没有再去窗口看,不过李安和孙玉华去看了,姚同武、孙伯父也去了,那里根本看不清楚榜单,但并不妨碍他们激动的心情。
等待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我感觉时间是一秒一秒的数着过。
包间的门被推开了,布叔和布大力回来了。
“老爷、小少爷中了头名,小姐中了第四名,二少爷中了第十一名,孙少爷中了第四十名。”布叔一进屋便向我们说道。
“好、好,来,给你们个红包。”娘很是高兴,从袖口里拿出一个荷包,给了布叔。
“来、来,我也给你们点喜钱。”孙伯父看着母亲给了红包,也从怀里拿出十几个铜钱放到布大力的手里。
“谢夫人赏。”“谢孙老爷赏。”布叔父子说道。
“好了,贤侄啊,你一会儿还要再去看榜单吗?”父亲问孙玉华。
“伯父,小侄想去看看。”孙玉华回道。
“嗯,那好,那就再等一会儿,贤侄啊,你接下来可要去参加院试。”父亲接着问道。
“伯父,小侄想去试试看。”孙玉华道。
“哦,那可要与我们同行。”父亲提议道。
“当然要的,与伯父同行,是小侄的荣幸。”孙玉华看着有些激动的说道。
“太好了,孙兄,有孙兄在一路上就不无聊了。”小弟开心的说道。
“怎么,小弟是觉得与我同行有些无聊。”我笑着打趣道。
“哎呀,姐,我这不是想着与孙兄讨论学问嘛,咱俩一个老师教出来的,相差不大,但孙兄的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有独道之处,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这不是想多学学嘛。”小弟连忙解释道。
“好啦,你姐姐不过一句玩笑话,你这把圣人他老人家都请出来了。”娘笑着说道。
大家伙一起笑开了,只有小弟有些不好意思。
随后,李安陪着孙玉华又去到公示墙前看了一回榜单。
下午,我们去到府学将身份文书再次更新后,便回小院将一些不用的东西装上车,然后父亲和布叔去到介间所将小院退了,明天一早我们便直接出发去庆云省的省城。省城离府城大约有1200里,要走上6、7天的样子。娘和花婶子又买了一些腊肉和木耳、蘑菇、海带等干货,还用葫芦装了不少的水,就怕路上没赶上驿站或是村镇。
三月二十七日,早晨没有做早饭而是娘让花婶子去买了一些包子和馒头还有豆腐脑。布叔驾一辆车,车上是父亲、孙伯父、孙玉华、李安。我和娘还有花婶子坐布大力驾的车。
一路上因为要赶时间,所以没有在村镇多停留,因为我们一群人中有三个童生,晚上我们大多是住在驿站,也是要交房钱的,但官家的地方不是安全些嘛,大晋境内并没有什么强盗,但坏人嘛,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驿站可是驻有官兵的,看着他们就让人感到安心不是。
四月初三上午,我们到了省城,看着高大的城墙,宽阔的城门,来来往往的人群,好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城墙上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城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刻有“省城”两个大字,字体端庄秀丽,气势磅礴。走进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街道,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家们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行人则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各种生活用品、美食小吃、手工艺品等,让人目不暇接。
但我们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找到一个衙役问清了介间所的位置,我们便向着介间所驶去。省城街道很宽可以同时行驶四辆马车。
到了介间所,父亲和孙伯父进去租院子,我们则在外面等候。大约十分左右,父亲、孙伯父便和介间所的中人一起出来了,坐上车中人带着我们一起向小院出发。
在离庆云省学府不远的一个巷子里,中人带我们来到一个院子,跟府城的小院相差不大,也是七个房间,格局与府城的相同,只是比那个要小一些,院子里也有一口井。一个月10两银子,比府城的贵。
父亲和孙伯父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于是,父亲当场付了三个月的租金,还是押一付三的规矩,并与中人签订了租赁合同。
接着,大家开始动手打扫房间。男孩子们负责打水、擦拭桌椅,女人们则忙着整理床铺、摆放生活用品。男人们则将行李搬到各自的房间。
经过一番忙碌,小院变得整洁干净。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欣赏着这个即将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时光的温馨家园。尽管价格略高,但能够在省城有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处,大家都感到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