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县试
二月十七日,3点多我就起来了,洗漱好后,吃了一个馒头,拿上考篮,由姚同文和姚伯伯护着我和小弟来到考场外。大概4点的时候,有一名敲锣鼓的衙役,敲了一下锣鼓,随后大声喊道:“请考生李苹先行进入考场核验身份。”
其他考生听到后,纷纷议论起来。“这李苹是谁啊”“怎么让他先进去啊”“对呀,对或,是谁啊。”·“谁啊”········
姚同文护着我向前走去,有个官差看到了我们,带着衙役向我们迎了过来。快到门口时,大家看清了我。
“是个女的?”“女学子呀?”“这是女的?”··········众人见到我,更是议论声大起。
我提着考篮跟着官差,先进入了考场,官差引我到一个考场东侧的耳房里后,便离开了,我走进房间,里面有两名中年女衙役,为什么我会知道呢,因为她们穿的衣服和衙役的差不多。她们让我将考篮放到一侧,之后将外衣一件件脱下,我一共穿了七件,还好屋里有火盆,不是太冷,要不我就要冻着了,她们并没有让我把里衣也脱了,检查完衣服,又将我的头发打散,重新梳了一遍。之后便是检查考篮,我的考篮里只有两支毛笔、墨锭、砚台、笔筒、笔架、一块镇纸、一块破布、装有水的葫芦、一串铜钱、油纸包着的馒头和一块火石还有一个小炉子一些木炭。
全部检查完后,她们把我带到了考场和大门中间过道的一侧墙边,之后她们便与我一起等待,在所有考生都入场后,要在县令、县丞、教谕等官员的带领下给孔圣人上香,拜了三拜后,由教谕宣读考场规矩,最后由县令宣布开考。
开考后,中年女子将我带到了考场正堂边上甲字棚第一个考号里,这里就在考官休息的屋子外面,考官坐在大厅里,一眼就能看见我。
我掀开木板进入自己的号房,里面又窄又矮,如果是一米八的大个子肯定要弯着腰,幸亏我的个子不是很高,这个高度对我影响不大,就是觉得太窄了,大约一米二的宽度,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凳子上放有三根蜡烛和一个盛有清水的笔洗。其中桌子就是拦在外面的木板充任的。桌面很干净,应该是打扫过了。
我把书箱里的东西都一一摆出来,唯独馒头和清水留在里面,将小炉子点上后,我便坐下来就开始闭目养神,等待发考卷。
不久,考卷下发后,我先点起一根蜡烛,我的位置很好,离门较远风不大,现在刚刚天亮,号房内还觉得昏暗。下发的考卷内容很丰富,有30张,还有10张白纸,迅速地把考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发现题目没有模糊不清、没有错漏的,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我在小炉子上烤了烤手,让手温暖不至于僵硬,磨好墨后,便拿起笔开始答题。
第一天考的试内容是帖经,所谓的帖经简单的说就是现代的填空题,出题者从四书五经中随便抽出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一般来说,只要记忆力好点的都可全部答出。
我已经把书背得很熟,这个当然难不倒我,唯一要注意的是自己答题的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字要写得正确。毕竟前世写了五十多年的简体字,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犯点小错误。写完20张时,大约是到12点了,因为我有些饿了,拿出馒头在小炉子上烤了烤,吃了半个后闭目休息了一刻钟左右。继续写完剩下的10张,已经3点多了,我又等了一小会儿,检查了两遍,没发现在问题,这个棚了里还是没有人交,但我实在是坐不住了,一天都在这个小空间里,之前还有事做没觉得,现在没事可做就觉得十分难过。
于是我收拾好东西举手示意,有官差过来,我交了卷子,走出考棚来到游廊处等待。
不一会儿又有一名学子出来了,他看到我后,打量了一下番后,向我走了过来,到我身边后,他行了一礼:“贤妹有礼,在下,青山镇孟章。”“贤兄有礼,远山镇李苹。”与他闲聊了几句,接着又出来几位学子,这时小弟也出来了,他看见我后,便走了过来和其他学子小声交谈。就这样过了1个多小时,交卷的锣声响了起来。又等了十从分钟,大门打开了,我们依次走出去。
娘和姚伯伯、姚同文、姚同武一起来接我和小安回家,到家后,看见姚萝也在,是特意来看我的,我简单和他们说了今天发生的事,吃过晚饭后,洗澡了一下,就睡觉了。
第二天,依旧是同样的流程,再来一遍,只不过考试的内容不一样了,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是默写。就是给一张题目,然后考生按照所给题目默写出来。这次考的是《大学》《中庸》全文默写,还有《论语》中的第九、二十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第一到四节。《诗经》中随意三篇,《尚书》中的《虞书·大禹谟》,《春秋左氏传》中的《桓公六年》《庆公四年》。
我是都会背,就是有点多,我就没有停笔,一直写着,就只有中午吃馒头的时候休息了一刻钟。等全部默写完,已经四点多了,我转动了一下有些酸麻的手腕,看一眼对面的人,都在低头写着。这次我没有提前交卷,而是等到时间再交的。当锣声响起,官差上前收卷子,还能听到其他学子的叫喊声,应该是没答完吧。
第三天,依旧是相同的流程。这一天考的是墨义,也就是围绕四书五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还要对五对对联。写完墨义题,我看向了对联。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我对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我对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胸中万卷风雷动。
我对下联:无端直奔笔下来。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我对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我对下联:点灯登阁各观书。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我对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考完第三场后,我心里放松了下来,晚饭后,和姚同文说了这三天的情况,他觉得这次县试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是能过。小弟也说了这几天考试的情况,他相当自信,说他一定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