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大量制冰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步入了七月份,天气变得愈发炎热起来。家中的冰块储备量迅速减少,几乎每天都要补充新的冰块来维持凉爽。然而,由于二公主身体虚弱,不能过度使用冰块,她不幸地中暑了。皇帝和皇后对这个问题深感忧虑,公主有皇家保护都能中暑,普通百姓该怎么办呢?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在七月初十的大朝会上,皇帝召集了各个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皇帝表示:“各位爱卿也都知道最近的天气很热,连朕的爱女都中暑了,如今官员们和贵族尚有的冰块供应,但是那些普通百姓不知该如何渡过如此高热的天气。朕希望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朕和百姓度过这个难关。”接着,他又开玩笑地说道:“若是哪个部门能够想出好的办法,朕必有重赏!”
听到这句话,朝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大臣们纷纷议论着各种可能性。然而,狄大人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在大朝会结束后,他带我们回到工部后,又让我取出了一些硝石,然后与狄大人一同前往启明殿——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宫殿。
当我们进到启明殿里时,皇帝正坐在书桌前忙碌着。狄大人上前恭敬地行礼道:“臣,见过圣人。”我也跟着狄大人一起行礼道:“臣,见过圣人。”皇帝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让我们起身。
在古代,人们对于皇帝有着不同的尊称。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场合下,通常会称其为陛下;而在私下里,则更倾向于使用圣人、大家等亲昵的称呼。至于万岁这个称呼,则更多地出现在盛大的集会中,众人齐声高呼以表达敬意。
“远行啊,你带着宁和来见我,是有什么事吗?”皇帝温和的问道。
“圣人,我今天可是来表演法术的。”狄大人也学我之前一样,对着皇帝玩笑道。
“哦,远行,还学了法术了,那可要好好看看。”皇帝笑了,然后说道。
“高内官,帮个忙呗。”狄大人向高如进(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正六品上的官级)招了招手,笑着说道。
高内侍看向皇帝,皇帝点了点头后,他也笑着应着:“哟,那奴婢可要好好帮狄大人准备了。狄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啊。”
“那就劳烦,高内官,为我准备一大一小两个铜盆,再打两桶水。”狄大人说道。
很快东西便准备好了。狄大人亲自动手,带上皮手套,小心的将硝石放进大水盆里,搅拌均匀后,再将小盆放到上面,再用勺子向里面注水,直到大盆水涨满。
做完这些后,狄大人看向皇帝,“圣人,这,还要等一会儿,臣不知能否向您讨一杯茶解解渴啊。”一边指向水盆一边向皇帝讨要茶水。
“哈哈,你个狄轻舟啊,行,高如进去给这个老东西拿碗茶来,哦,再给宁和也拿上一茶桃花蜜。”大笑道,用手指点了点狄大人,对着高如进吩咐道。
“是,奴婢这就去。”高如进应道。
“坐吧,咱们一起等等看,远行这这法术什么时候能完成。”皇帝示意我们坐下来等。
“谢,圣人。”“谢,圣人。”狄大人和我坐在了右侧相连的两把椅上。
随后,高如进带着两名宫女给我和狄大人分别上了茶和桃蜜水。我看了一眼大盆的大小,在心里算了一下,大概还要等15分钟左右,看来能在皇帝身边当内官的人,都是心思细腻的,应该是怕耽误皇帝的时间所以拿的盆是两个小号的。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皇帝向狄大人询问了一些工部最近的一些事情,其中就有关于水泥筑堤坝工程的进展,狄大人回道:“黄河清安府力达县河段已经竣工,杭河南省民合府段近期也将竣工,广琼省鹿岛府的海堤也建完大半了。”我听着他们的对话,感慨当一国皇帝不容易啊,什么事都要知道,当然狄大人也不容易,所有数据张口就来,可见他平日里有多么的用心。
“欸?!”这时高如进发了一声不大不小的疑惑声。
我们一起看向他,只见他不知何时走到了水盆边上。
“高如进,怎么了。”皇帝问道。
“大家,这水成冰了。”高如时惊奇地指着水盆说道。
“哦,成冰了。”皇帝站了起来,绕过书案走向水盆。当他亲眼看到水盆里的冰时,感觉很是神奇。
“远行,这是怎么回事?”皇帝指着水盆问道。
狄大人示意我上前,于是我向前为皇帝解释:硝石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热量,水温会下降最终结成冰。接着我带上手套小心的将小盆拿了出来,再大盆冰面上的硝石粉沫刮了下来,包好收了起来。又向皇帝解释道:“此物有轻微毒性,误食会引起腹痛、腹泻、脱水等症状,如果直接摸到也会引起不适。”
“圣人,硝石制冰,宁和六月末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但臣向孙医令咨询过后,决定暂时搁置向百姓传授。”狄大人解释道。“可今天圣人在朝会上提出了此事,臣呢,可是十分想要赏赐的,这不着急忙慌就带着宁和给圣人表演小法术来了。”狄大人玩笑地说道。
“好你个老滑头哇,赏是肯定要赏的,你们回去研究一下,怎样能大量产出不带有毒的冰块。”皇帝脸带笑意的说道。
“是,圣人。”“是,圣人。”狄大人和我应道。
然后,我们就出宫返回了工部。在回去的路上,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那就是建造一个地窖。具体来说,先挖一个大坑,然后用混凝土砌成外圈并铺平地面,接着再砌一个小圈。在小圈里放入水和硝石,而外圈则用来放置方形木桶来冻水。就这样,我们回到了工部。狄大人吩咐我去召集设计司的闲人,并把他们带到水井实验场。于是,我前往规划司,找到了正在那里悠闲的司主事封启,以及书令土方利、本庄一郞。这两个人来自外安省,据说他们的姓氏是当年始皇帝征服倭岛时赐予给当地土著的,并且都是两个字,总共有二十七个这样的姓氏。此外,我还叫上了庄社和三位书吏李宇、目上华、鱼连,并让他们携带好工具一同前往水井实验场。
等我们到了实验场的时候,狄大人和两位侍郎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之后,狄大人让我将在路上的想法再和大家说一下,于是我就用木棍在地上划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说着我的想法。在我说完想法后,狄大人让封启带着他们几人开始计算要做多大的冰窑最合理,做多少个能满足安阳城所有人的日常所需。
一直到午饭的时候,也只算出了最大限度的冰窑要做多大,狄大人看着到了午饭的时间了,就让大家停一下,先去吃饭,下午再接着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