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箴言十一“无中生有”法则 -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 宿春礼 袁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章箴言十一“无中生有”法则

第16章箴言十一“无中生有”法则

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

——《塔木德》

《塔木德》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犹太商人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

1946年,犹太人麦考尔和他父亲到美国的休斯敦做铜器生意。20年后,父亲去世了,剩下他独自经营铜器店。

麦考尔始终牢记着父亲说过的话:“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一堆不起眼的垃圾——美国联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麦考尔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

当大家都在看他笑话的时候,麦考尔开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组织他们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从自由女神身上掉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麦考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别人眼里的垃圾变为自己的生财的聚宝盆。什么都可以成为商品,垃圾也不例外。利用“无中生有”的原则,就可以白手起家。

日本有个富翁名叫中山洋介。开始时,中山洋介手中既无资金,也无技术。当他跟别人说起准备经商时,大家都不相信。可他不但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商人,而且经营的还是资本量很大的房地产。

经营房地产,利润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要有一大笔的资本做后盾,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只能看别人赚钱了。但中山有白手起家的妙计。

中山洋介经过考察发现,在日本有不少人想开工厂,但资金连土地都买不起,更谈不上建筑厂房了。与此相反,许多土地却还在闲置着。如果不用购买土地就可以建厂生产,肯定能受到创业者的欢迎。有了这样一个构思,中山洋介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打听那些闲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地理位置偏僻,多是卖不出去的土地。他同这些土地所有者商谈,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计划。土地所有者正为这些土地没有买主着急,现在有一个开发的方法,真是雪中送炭。他们纷纷愿意出让土地,有的甚至还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股份。

土地的问题解决后,中山洋介创建洋介土地开发公司,组织人员上门推销土地。这些工厂主正为没有资金兴建工厂着急,现在看到可以不用巨额资金,又有土地可以出租,当然十分高兴,上门和中山签约的厂主络绎不绝。

中山的做法是,从租用厂房者手上收取租金后,扣除代办费用和厂房分摊偿还金,所剩的钱归土地所有者。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间的差额,除去修建厂房的费用,就是中山洋介的盈利。

企业主、土地所有者、中山洋介三方达成协议后,中山洋介就向银行贷款建筑厂房,然后按分期还款的方式归还银行的费用。

中山洋介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将土地所有者和工厂主联系起来。一开始,这一创意就很吸引人,那些偏僻的土地有了用处,而工厂主可以减去积累资金的时间。中山洋介第一年仅手续费用就收入了20亿日元,有了这笔钱后,就不用再向银行贷款了。

就这样,中山洋介从营造小厂房到建筑大厂房,再到营建大规模的工业区,他的公司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公司的经营也不再只限于租用土地。白手起家的中山洋介,终于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家。

一个成功的中介者,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能够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从中获利。

图德拉原是委内瑞拉的一位工程师。他从一位朋友处打听到阿根廷需要购买2千万美元的丁烷,并且又知道阿根廷的牛肉过剩。

图德拉灵机一动,他飞到西班牙,那里的造船厂正为没有订货发愁。他告诉西班牙人:“如果你们向我买2千万美元的牛肉,我就在你们的造船厂定购一艘造价2千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人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样,他就把阿根廷的牛肉转手卖给了西班牙。

此后,图德拉又找到一家石油公司,以购买对方2千万美元的丁烷为交换条件,让石油公司租用他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结果,图德拉不费一分钱做成了这笔生意。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在一些缺水的阿拉伯国家水比油还宝贵,于是他们就在水上大做文章。他们找到一种比出口淡化海水更简单、更省钱的方法出口雨水。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到阿拉伯国家。日本专家还研究出了一种清洗轮船内石油废渣的方法,利用油轮运载雨水,往返不空驶。大量出口雨水给日本带来了一本万利的经济效益。

还有一个例子:

1953年,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了,用来筑工事的沙袋大批量地闲置起来,并且占满了仓库。而当初经营沙袋的公司大多是临时租用仓库。停战说明沙袋已经成了废物,而占用仓库,租金却得按日交付。这可急坏了这些沙袋经营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