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唐诗(12)
第13章唐诗(12)
这是一首表现琵琶女子不幸遭遇的诗篇。作于光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任上。诗中通过描写一位琵琶女不幸的身世和她卓绝的演奏才华,寄寓了诗人仕途坎坷,羁旅思乡之情。诗中作者与琵琶女之间共同的悲愤情感融合为一,用优美明快、富于音乐感的语言,衬托出凄凉幽怨的色调。“同是天涯沦落人”唱出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和对自身失意的感慨。全诗韵律明快,节奏的缓促起伏与情节的发展步步映衬,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诗历来被公认为描写音乐的佳作。
李绅
(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元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武宗李炎时,官至宰相。与元稹、白居易交流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全唐诗》存诗四卷。
悯农二首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解】
1一作“古风二首”。
【赏析】
第一首诗形象地描写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等待他们的是“犹饿死”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二首诗描写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不劳而获者浪费粮食的愤慨。这两首诗虽语言直白、浅显,却蕴含深刻,脍炙人口,传诵千古。
柳宗元
(775—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795)进士。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运动,失败后贬永州司马达十年之久,官终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二人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诗文内容深厚,笔锋极为锐利;山水游记,刻画入微,寄托深远,尤为人称诵。今存诗一百四十余首,有《柳河东集》。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1
破额山前碧玉流2,骚人遥驻木兰舟3。春风无限潇湘意4,欲采乜花不自由。
【注解】
1曹侍御:名不详,当是柳宗元的京朝旧友。象县:今广西省象县。
2破额山句:破额山,据诗意当在象县境内濒江处。碧玉流:江水之清碧明净。
3骚人句:屈原有《离骚》,后世称文人为骚人,此指曹侍御。木兰舟:以木兰为舟取其芳洁之意。
4潇湘:即潇江。湘水北流至永州与潇水合,称潇湘,潇湘为屈原放逐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遗愁的诗篇。作于诗人任柳州刺史时。当时诗人过着被流放的生活,悲愤孤寂,见到友人寄来诗,思友心切,寄诗抒怀。“春风无限潇湘意”,表达了“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的心情。诗中写景如画,比兴并用,委婉表现了作者处境和内心的悲楚。极尽含蓄之妙,尤其耐人寻味。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1,晓汲清湘燃楚竹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3。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永州西山(今湖南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