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宋词(7)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宋词(7)

第22章宋词(7)

这首遣怀词,写送春又留春的复杂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反映了词人年事已高却豪气不衰,旷达乐观的精神。

岳飞

(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兵法。宣和四年(1122)应募。南宋初,上书高宗反对南迁,被革职。后随宗泽守汴京,任统制。宗泽死,他又跟从杜充南下。绍兴九年(1139)上书反对宋金议和,次年大败兀术于河南,收复郑州、洛阳等地。由于岳飞功高盖主,宋高宗恐其有异心,便解除了他的兵权。后又遭秦桧诬陷毒死狱中。孝宗时诏复官职,以礼改葬,谥武穆。后追封鄂王。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1,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2、踏破贺兰山缺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4。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5。

【注解】

1靖康耻: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汴京,徽宗、钦宗被俘,北宋亡国之耻。

2长车:指兵车。

3缺:狭隘的关口。

4胡虏:对女真侵略者的蔑称。

5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古指帝京,谓帝王宫阙所在地。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动人心的爱国词。上阕抒怀,虽屡建奇功,但中原未复,仍以珍惜年华自勉,表现了为复国大业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下阕述志,雪国耻,捣敌巢,复故土,对战胜强敌充满了信心。这首词笔力沉雄,情致深婉,不同凡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忧患、孤独和失落的复杂心情。上阕写忧深思远之情,下阕写壮志难酬的孤愤及知音难遇的凄怆情怀。词人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情怀。

张孝祥

(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取进士第一。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等职,三十八岁卒。他的诗词气概凌云,以雄丽著称。词作反映现实,表现深厚的爱国思想。有《于湖集》、《于湖词》。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1。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2,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3。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4。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5,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6。干羽方怀远,静烽燧7,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8,若为情9!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解】

1悄边声:暗示对金人已采取不抵抗政策。

2殆:似乎是,大概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