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唐诗(1)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唐诗(1)

第2章唐诗(1)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在隋朝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入唐为太子中舍人。能文辞,工书法。《全唐诗》存诗一卷。

垂绥饮清露1,流响出疏桐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解】

1:冠缨。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

2疏桐:疏朗的梧桐。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自表高洁品格的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称道。首二句写蝉,“清露”言洁,“疏桐”言清高挺拔,“流响”状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是点睛之笔,借蝉抒怀,言立身高洁者,不必凭借他人,自能名声远闻。是作者对内在品格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自信。

王绩

(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在隋官秘书省正字。唐初一度待诏门下省,不久弃官归隐。诗风朴质清新,流畅自然,洗六朝浮华,开有唐风气之先者,当数王绩一人,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野望

东皋薄暮望1,徙倚欲何依2。树树皆秋色3,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

【注解】

1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作者隐居于此,自号“东皋子”。皋:水边地。

2徙倚:徘徊,彷徨。

3秋色:憔悴枯黄之色。

4采薇:薇,野豌豆,嫩茎、叶可食。殷朝灭亡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见《史记·伯夷列传》)。这里借用典故,表示避世隐居之意。

【赏析】

王绩,被称为“唐代第一位诗人”,这是他诗中最为人传颂的一首。前四句描绘秋天薄暮的景色,后四句描绘牧人归家,充满了田园风情,牧歌色彩,通过景色的转换,反映了诗人隐逸中矛盾悬浮的心境。这首诗美在朴素无华。

卢照邻

(632—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曾任新教尉,一生不得志。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颖水而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有《卢照邻集》,《全唐诗》存诗两卷。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科1,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2,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3。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4,双阙连甍垂凤翼5。梁家画阁中天起6,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此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7,娼妇盘龙金屈膝8。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逼逼翠幰没金堤9。挟弹飞鹰杜陵北10,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注解】

1狭斜:狭窄的小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