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 东宫那池春水 - 春生玉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东宫那池春水 >

第五十二章

元日一到,麟德殿外燃起炮竹,帝后举杯,朝臣和官眷们伏地行大礼,天佑我大渊,圣人万寿……

随后皇帝留下包括谢青黎在内的几名重臣,其余人等都乘车回府,谢杳杳命不苦跟着谢夫人和谢穆,家里安顿了再回宫复命。

皇后去凤栖殿前,叮嘱谢杳杳,千万记得自己身份,今时不同往日,从前她可站在议政殿内高谈阔论,现在只能等在议政殿外见一面李知憬,便不能往里头去了。

虽然大渊历来都有女子为官,更可同登金榜一展雄才,但皇室忌讳妃嫔干政搅弄风云,既然做了后宅妇,就要安于后宅。

夜风寒凉,谢杳杳裹着厚实的斗篷站在台阶上定定望着宫门处,她从头到脚裹得严实,只留一双眼睛露在外头。

瞧见李知憬时,她松了口气,往他的方向迎了几步。

“殿下可顺利?”谢杳杳将手中的暖炉塞过去,李知憬没接又推还她。

“你怎么站在殿外?不知道冷吗?”他先握住她的手,触感温热,而后抚上她的脸,一时竟也分不清是自己手凉还是她的脸更凉。

“三弟妹,你爹可是做了糊涂事啊。”成王面露不忍之意,说完这句话脚下未做停留进了殿内。

闻言,谢杳杳心中咯噔一声,京畿铁甲营出了大事,她本就担心阿爷,怕皇帝派他去收拾残局,阿爷双膝一入冬就疼的厉害,路都难走,如何做事,可成王适才说的是她阿爷做了糊涂事,京畿铁甲营之事和阿爷有什么关系?

李知憬不能再耽搁,拍拍她的肩膀,宽慰道:“定是有人栽赃嫁祸,莫怕,你先回东宫歇息,等孤的消息。”话音未落,他已大步流星追了上去,连紧随其后的赵夜清也是一脸愁容。

谢杳杳哪里还有心思回东宫,裹紧斗篷焦急地在殿门前来回踱步,最后还是得了消息的徐姑姑赶来,传皇后懿旨,开了偏殿门给太子妃避风用。

“……儿认为,此番查的粗陋,仅凭目前的线索,纰漏太多,明显是有人故意为之,谢大将军为人阿爷再清楚不过。”李知憬一五一十阐明了铁甲营的状况后,又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谢卿鞠躬尽瘁,朕绝不疑他,太子务必捉住真凶,给朕一个交代。”

“圣人,臣有疑虑。”成王站了出来,一字一句说得清楚:“谢家军解散后,有多少人入了铁甲营?和今夜的死士可能对上?”

“当年谢家军解散后,谢大将军是如何安抚他们的?可有让他们心生怨念?”

“庶人李二、江南道宋贼和永天教能成事,可有军中人相助?据臣所知,结案的卷宗上除了兵部,其余五部皆有人涉案。”

李知憬猛地回头去打量自己这位素来“沉醉”于丹青古琴的兄长,他不是没疑心过,凭李二那点子谋略如何撑得起江南道那么大的局,可证据桩桩件件指向李二,且宋一坚持谋事在自己,他便未再深究。

谢府出现永天教的人,他才察觉事情未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二只是个小小螳螂,幕后黄雀他怀疑过不少人,唯独没有怀疑到从不涉政的成王头上。

可成王为何要针对谢青黎呢?谢青黎虽官居从二品,又是太子岳丈,可手中并无实权,就算其获罪流放,太子妃是帝后钦定,已是外嫁之女,顶多来日不能封后罢了。

成王隐藏这么多年,图谋太子之位,明知谢家还威胁不到他李知憬,成王何必大费周章,更因此事暴露自己,时间太短,他还来不及揣摩清楚。

一连串的问题让议政殿内一片寂静,谢青黎上前一步,条理清晰,逻辑缜密,逐一回答了成王,当年谢家军在册的将士去往何处,都记档在案,兵处有存档;他自己年迈体弱,且子女年纪尚幼,皆不能掌兵,另择良木而栖是最好的选择,他早已不掌实权,江南道一案由太子和大理寺牵头审理,他无从置喙。

“想不到大将军纵横沙场多年,兵法了得不说,连口才都这般好。”成王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交予内侍呈给皇帝看。

“诸位大人都知道,本王不喜政务,原本这事轮不到我插嘴,可半月前,本王携王妃去乐游原赏梅,巧遇一位从江南道逃到长安之人,举报揭发辅国大将军与永天教有勾结。”

成王此话一出,在场之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单凭一封不知所谓的密函,空口白牙就能诬陷国之柱石?”李知憬心中已有计较。

成王早料到李知憬的反应,请示皇帝:“臣本也认为此事蹊跷不可当真,可今夜铁甲营出了这等大事,伤亡者甚多,怕是我大渊又要民心惶惶,可人祸不同于天灾,万不能让有心之人借天道箴言乱我朝根基。”

尚书令等人也跟着附和,搜府一来可安众人之心,二来可证大将军清白,利大于弊,无妨之举。

皇帝扶额叹息,言语间颇有安慰之意:“谢卿,此事干系重大,朕不得不派人去你府上。”

谢青黎自认无愧,只请派去之人莫要吓到夫人。

尚膳局的女官们奉皇后之命,送来茶水点心,李知憬择了两块谢杳杳爱吃的,送去偏殿。

他并未隐瞒,将今夜所发生之事以及自己的怀疑和盘托出,说到最后有些许自责,想不到铁甲营会跟着出事。

谢杳杳忧心父亲,但也知其为人,遂去安慰李知憬,成王运筹多年,连一同长大素来交好的二皇子都能痛下杀手,何况旁人。

“你放心,我已经派人盯着周山,只是今夜要辛苦岳丈了。”李知憬知道她没有心思吃东西,但熬了一夜,腹中空空总归难受,他拿起一块递到她嘴边:“孤年少时就喜欢看三娘用点心,两颊鼓鼓,令人胃口大开。”

谢杳杳噗嗤笑出声,白他一眼,张口咬住点心,食物落腹,又押了口茶,才要与他计较,就听青岚敲门:“殿下,搜府的人回来了。”

大理寺少卿带了个匣子,身后跟着被侍卫押送的周山,李知憬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臣奉旨搜查时,在小郎君院外碰到此人鬼鬼祟祟想要出逃,当即拿下,他怀中抱着这个匣子不肯松手。”

跪在地上的周山似是害怕,浑身颤抖,看见谢青黎,急呼将军救我。

“此人名唤周山,是臣十多年前镇守安北都护府时途中偶遇,收留在府中做些杂事,现在跟在幼子身边做护卫小厮。”谢青黎向皇帝说完,又转身问周山:“你大半夜为何在郎君院外?匣子内又是何物?”

周山缩头缩脑,欲言又止,面上满是为难之意,见状,成王呵斥道:“圣人面前,还不从实招来!”

周山一副被吓破胆的模样,哭喊道:“匣子是将军交给小郎君的,说是闲时玩耍用,但将军叮嘱小的,万一有大理寺的人来,匣子一定要藏好……”

“满口胡言!本将军何时送过此物,说过此话!”谢青黎大怒,恨自己有眼无光,竟收留个祸害在家中。

李知憬插话:“少卿可打开过匣子?”

“回禀殿下,臣未曾。”

内侍太监会意,上前接过匣子呈在皇帝案上,盒盖拉开,里头放着皮影和一封信。

内侍捡起一张,竖起灯前给众人看,这皮子用料讲究,匠人刀工极好,刻画得惟妙惟肖,是一只兔子。

成王嘴角得意的笑容已经僵住,内侍又捡起一张奔马皮影,盒内的皮影一一给众人看了,都是些飞禽走兽。

既然皮影都被换了,看来那长生的方子也已掉包,成王强压心头怒火,白白损失这么多死士。

纸上歪七扭八写了首儿歌,应是幼童提笔仿写,稚气十足。

周山一时也愣了神,东西送进谢府后,他是检查过才密封装箱的,什么时候被人调了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