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获救
金水河是汉江上游西川省内最大的支流,全长八百多公里,自西向东奔腾六百多公里后突然转向,在最后一百多公里以南北走向注入汉江。在两水交汇处西岸,有一个背靠大山,两面临水的村庄,叫做仝家圩村,全村以仝姓为主,有一百多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中老年人以打鱼和种地为生。
村北头的仝大海就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打鱼经历的老渔民,其实年纪也不大,刚刚五十岁,只是常年风里浪里的辛苦劳作,整个人显得很沧桑,像六十好几的人。
仝大海一家三口,老伴姚翠花,身体不好,常年吃药。
女儿仝雪,十八岁,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在家照顾妈妈,有时也随爸爸下河打鱼,长相还算清秀,只是皮肤有点黑,这是因为户外劳动过多造成的。
仝大海还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大女儿就嫁在本村一个李姓人家,二女儿嫁到二十公里外的镇子上,都不算很富裕。
最近几天,金水河上游的雅州地区发生地震以及连日大雨,河面上漂来大量的家具、木材以及一些塑料制品。
仝家圩的村民纷纷驾船打捞,很多实木家具都能使用,就算坏掉也能当柴火。
仝大海这几天也带着仝雪参与了打捞,收获也不少,桌椅板凳,柜子等有七八件,还捞到了一个三人真皮沙发,很新,没有损坏,可把仝雪高兴坏了,这要在县城里买得好几千。
“爸,那边有个柜子。”
和往常一样,父女两起了大早,河里还没什么人,刚把船划出去没多远,仝雪就看见河中心有一木柜子。
金水河到了与汉江交汇处,河面就宽了很多,足有两公里,水流也很平缓,因此柜子移动的速度并不快,仝大海摇着浆快速靠近木柜子,仝雪用带铁钩的竹篙勾住柜子,准备拖到岸边。
“哎呀妈呀,爸,柜子上面有个人。”
仝雪把柜子拖到船边猛然发现柜子上趴着一个人,吓得大叫起来。
这几天上游经常有死尸漂过来,仝大海倒是不奇怪,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此事了。
“雪儿,先把柜子拖到岸边,再向村里汇报,会有人来收尸的。”
仝大海摇着船回到岸边,父女两把柜子拖上岸,把趴在柜子上的男子推到地上,却发现这名男子似乎没有死,虽然衣服都刮破了,手脚和脸上也刮伤了,被水泡得发白,可胸口在起伏。
仝大海连忙用手试探了一下男子的鼻息,果真没死。
“雪儿,赶紧去村卫生室叫人,这个人没死。”
仝大海久居河边,懂得一些溺水急救的手法,让仝雪叫人的同时把男子翻过来顶在自己的膝盖上,帮男子吐水。
仝雪很快带着一帮人过来了,其中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显然是医生,他放下药箱,检查了一下溺水男子的状况。
“这个人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很虚弱,大伙搭把手把他抬到卫生室。”
医生迅速做出决定。
仝大海二话没说就把男子背了起来,朝卫生室跑去。
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大家伙帮忙给男子换了一身衣服,医生也只能给他吊盐水。
中午的时候,溺水男子醒了过来,村子里的人都来看热闹。
“哟,这小伙子长得怪俊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就是啊,他肯定是雅州那边的人,听说那里死了好几万人,这小伙子真是命大,地震中没死,水淹也没死。”
面对周围村民的议论,男子一脸茫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村长仝有福闻讯赶过来,坐到男子面前说道:“小伙子,我是这个村的村长,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男子睁着大眼睛看着仝有福:“名字?”
“对,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我们可以给路费你回家。”
仝有福感觉这名男子有些不对劲,似乎脑袋不正常,不过还是耐心问了一句。
男子没有说话,摇摇头继续看着他。
“村长,不会是个傻子吧?”
旁边有人提醒。
“有可能,你看他那个神态,就像个傻子。”
“会不会听不懂我们这里的方言?”
“不会,雅州离我们这里也就二百多公里,方言都差不多,怎么可能听不懂,刚才他还说了名字两个字呢。”
周围的村民又是七嘴八舌的一顿议论。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医生拿出纸和笔写道:小伙子,你把你的名字写出来。
男子看了医生写的字皱着眉头念了一遍,然后又茫然的看着医生,显然是识字的,但是好像不明白什么意思。
“村长,这个小伙子不是傻子,很可能是失忆了,他认识字,可把以前的事都忘了,甚至连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
医生初步判断男子是失忆。
“那怎么办?要是死人还可以报告上级来处理,可这个大活人该怎么处理上面却没有规定,还是个傻子,给钱他也回不去。”
仝有福感觉有点伤脑筋,打电话问镇领导和派出所,都说让他自己处理,外面的流浪汉多了,他们没有设立收容所。
“大海呀,你做好事不要紧,现在给我搞出个大麻烦来,你说把他送走在外面流浪吧,这天寒地冻的,肯定会冻死,这样的事我们做不来,你说不送走吧,又该怎么安置。”
仝有福有些无奈的看着仝大海,他们是堂兄弟,仝大海要小几岁。
“这小伙子也就二十出头,要不就留在大海家当个干儿子,看这幅身板干活应该不差。”
医生提出建议,仝大海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姑娘,收个干儿子说不定还能养老,毕竟这孩子能识字,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