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对方的目的不仅仅是抹黑我们
“无耻!”沈云栀看到助理急匆匆送来的舆情报告时,气得手指发抖。这远比商业竞争中的刁难更恶毒,这是试图从道德和声誉层面,彻底摧毁他们,尤其是摧毁傅砚安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立足于设计和公益的个人形象。
傅砚安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快速浏览着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眼神冰冷。这一次,对方的攻击更加精准,也更加没有底线。
“报警,发律师函。”傅砚安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但熟悉他的沈云栀能听出那下面压抑的怒火,“同时,以工作室官方账号发布声明,逐条驳斥谣言,公布我们所有合规的材料采购清单、结构安全计算书,以及第三方监理公司的资质和确认函。邀请权威媒体和感兴趣的市民,随时到施工现场监督。”
他的应对迅速而有力。但沈云栀知道,在网络时代,真相的传播速度往往赶不上谣言。即便最后法律还他们清白,过程中造成的声誉损害可能是难以弥补的。
“我们不能只被动澄清。”沈云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发帖人选择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肯定有后手。我们必须找到源头。”
她再次发挥了她细致入微的特长,反复研究那个匿名帖子和传播路径。她注意到,帖子最早出现的几个小论坛,虽然用户匿名的,但其发帖的ip段存在某种共性。更重要的是,帖子里那张模糊的、暗示材料堆放混乱的照片,角度非常刁钻,似乎是来自施工现场旁边一栋尚未完全拆除的旧楼。
“砚安,你看这里。”沈云栀将她的发现指给傅砚安,“这张照片,不是路人随手拍的。拍摄者很了解我们的工地布局,甚至可能提前潜入过那个位置。”
傅砚安眼神一凛:“内鬼?或者……是有人专门盯梢。”
他立刻加强了工地的安保,并让阿书帮忙追查那几个ip段的归属。阿书那边很快有了反馈,ip经过多次跳转,最终指向了几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黑网吧,线索似乎断了。
但沈云栀没有放弃。她联系了负责项目宣传的同事,调取了奠基仪式当天所有媒体和外来人员的登记记录,并反复观看工地入口处的监控录像。终于,她发现了一个可疑的身影——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在仪式结束后并未立刻离开,反而在工地外围徘徊了很久,举止鬼祟。
“放大他的鞋子和背包。”沈云栀指着监控画面。
技术人员放大图像,虽然模糊,但能看出那人穿的是一双某个小众品牌的户外鞋,背包侧袋插着一根专业登山杖。
“这不是普通的记者或者好奇的市民。”沈云栀断言,“他装备专业,目的明确。很可能就是拍照和后续发帖的人。”
傅砚安看着画面中那个模糊的身影,以及沈云栀凭借细节推断出的结论,心中既愤怒又涌起一股暖流。他的云栀,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敏锐和坚韧,一次次成为他最可靠的臂助。
线索似乎指向了专业的网络黑手或商业间谍,但这背后的雇主是谁?是蓝馨残余势力的又一次反扑?还是傅砚安离开蓝盛后,在商业上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沈云栀提出了一个逆向思维的方法。
“对方的目的不仅仅是抹黑我们,更是想阻止这个项目。”沈云栀分析道,“如果我们项目受阻,谁会得益?或者说,这个项目的成功,会妨碍到谁?”
傅砚安若有所思。艺术康复中心所在的这块地,当初竞标时并非没有竞争者。另一家原本志在必得的开发商,似乎与蓝盛集团某个早已被边缘化的元老有些拐弯抹角的关系。
“我去查那家开发商和那个元老最近的动向。”阿书在电话里立刻明白了方向。
与此同时,网络上的舆论在工作室强硬的法律手段和坦诚的信息公开下,开始出现分化。不少理性的声音开始站出来支持,认为单凭匿名帖子无法定罪。但恶意的攻击依然存在,甚至开始波及到悠悠。
有人扒出了悠悠之前生病住院的信息,恶意揣测其病情与“家族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含沙射影地攻击傅砚安和沈云栀。虽然这些言论很快被平台删除,但沈云栀还是不小心看到了几条,那一刻,她感觉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
她可以忍受别人对她和傅砚安的污蔑,但无法容忍任何人伤害她的女儿。
当晚,哄睡悠悠后,沈云栀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客厅里,泪水无声地滑落。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混合了愤怒、心疼和深深无力的疲惫。
傅砚安应酬回来,看到黑暗中她单薄的背影,心猛地一揪。他走过去,没有说话,只是将她轻轻拥入怀中。
感受到他温暖的怀抱和沉稳的心跳,沈云栀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在他怀里低声啜泣:“他们怎么说我都没关系……可是悠悠……她还那么小……”
傅砚安收紧了手臂,下颌抵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我知道。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们。相信我,云栀。”
他没有说太多安慰的空话,只是默默地传递着他的支持和决心。他拿起手机,直接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冷硬:“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所有恶意攻击我女儿的账号背后的人信息,以及最先发布孩子信息的那个ip的精确位置。费用不是问题。”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专注于设计的设计师,而是重新变回了那个为了保护所爱之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傅家掌舵人。
他的行动力和展现出的护犊姿态,像一剂强心针,让沈云栀安心了许多。她擦干眼泪,抬起头,看着他坚毅的侧脸:“我没事了。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第三天,阿书和傅砚安找的私家侦探几乎同时传来了消息。网络水军和发布悠悠信息的源头,都指向了之前怀疑的那家开发商雇佣的一个公关公司。而那个在工地拍照的“专业人士”,也是这家公关公司长期合作的对象。
证据确凿。
傅砚安没有选择再次匿名举报。他直接让律师带着所有证据,上门找到了那家开发商的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友好”的谈话。谈话内容无人得知,但结果是,网络上的恶意帖子在几个小时内迅速消失,相关账号被封禁,那家开发商更是公开表示了对“砚安工作室”及公益项目的“高度赞赏”和“无意冒犯”。
一场来势汹汹的舆论风暴,就这样被以更强硬的手段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