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徐妙云的才智!收获文官一枚!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石中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徐妙云的才智!收获文官一枚!

烛火在铜制灯盏中明明灭灭,将燕王朱棣的身影在雕花墙壁上拉得忽明忽暗、忽长忽短,如鬼魅般变换着形态。

这摇曳不定的光影,恰如朱棣与燕王妃徐妙云此刻的心境,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当宫中太监王景弘带来消息,告知此次搅动朝局的大案竟是由吴王朱允熥一手挑起时,夫妻二人心中的震动,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宛如一场不真实的幻梦。

朱允熥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即便平日显露过几分聪慧与手段,可抬手便能掀起一场波及整个户部的惊天大案——这让朱棣一时间难以接受。

毕竟近日来朱允熥虽有些许改变,但却不足以完全更改在他心中‘胆小怯弱’的固有形象。

因而如今这般雷霆手段,只让他心头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惊悚。

是的,是惊悚!

他反复在心中追问:朱允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可这个关键问题,就连传递消息的王景弘也无从知晓,是以给朱棣的信中,对此只字未提。

一时间,夫妻二人相对无言,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但彼此都能从对方深邃的眼眸中,看到那浓得化不开的震撼与凝重。

震撼于此案竟出自朱允熥之手,凝重于这孩子的手段与能力,已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总能出其不意。

这样的对手,无疑是极为难缠的。

而这,对朱棣接下来筹谋的夺储之路而言,绝非什么好消息。

胸中积压着沉重的思绪,朱棣不由轻叹了一声,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

“大哥在世时,本王便被他死死压制,连半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僭越的心思都不敢有……如今大哥走了,本以为该到‘兄终弟及’的时刻,却没想到父皇依旧这般偏心,执意要将储君之位传给大哥的儿子朱允炆——即便朱允炆只是个庶子,也要强行将他扶正……却不愿多看看我这个为大明镇守北平十几年的亲儿子。”

“可就在本王以为此生与储君之位彻底无缘时,朱允熥那孩子突然冒了出来,搅乱了朱允炆既定的储君之路,也给了本王一丝浑水摸鱼的机会,一点渺茫的希望。”

“但谁能料到,以往始终以‘胆小怯弱’示人的朱允熥,背后竟藏着这般雷霆手段?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朱棣缓缓扭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语气中满是唏嘘:

“大哥啊大哥,我这一生,似乎都活在你的阴影之下。

本以为你走了,这片阴影便能彻底挪开,可世事无常,你走了,你的儿子允熥,倒是给了臣弟一个天大的‘惊喜’。”

“大哥,你的福气,真让臣弟既羡慕,又嫉妒啊!”

一旁端坐的徐妙云,静静听着丈夫的喃喃自语,听到此处,心头不由一阵揪疼。

自家丈夫朱棣的才能,在诸多藩王中当属顶尖;

人品性格也堪称上佳,在北平任上,百姓无不对他感念有加。

可就因为出生晚了几年,便与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彻底绝缘,陛下甚至不愿多给他半分考虑的机会……

这些若是自家丈夫无意争夺,倒也能安然度日,可偏生他心中满是不甘,藏着勃勃野望。

偏偏这条夺储之路又困难重重、阻碍不断,一次次将他推向疲惫与绝望的边缘——因为他连与对手公平对决的机会,都未曾得到过!

作为妻子,徐妙云怎能不心疼自家丈夫?

她轻轻叹息一声,伸出纤纤玉手,温柔地拂过朱棣紧绷的臂膀,轻声安慰道:

“殿下不必烦忧,更不可妄自菲薄。献王在朝中话语权是重,可吴王手段高超,背后又有蓝玉等武将勋贵支持,如今二人已是势如水火、势均力敌之态。”

“这般局面,于殿下而言并非坏事。一切且留待将来,定然会有转机,切不可就此心生绝望与怯意,更不能心如死灰——那是怯弱者才会做的事。殿下乃英雄豪杰,自当经得起这般磨难。”

“殿下也切莫妄自菲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殿下此刻所经历的,或许正是天命的考验。”

徐妙云无疑是个合格的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提笔撰写文章,又兼具温婉贤惠、端庄懂事的品性。

每当朱棣遭遇挫折、心绪低落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用温柔的话语给予他心灵的慰藉,安抚他那颗饱经沧桑、千疮百孔的心。

果不其然,听完徐妙云这番话,朱棣整个人猛地打了个冷颤,仿佛瞬间从迷茫中惊醒。

他伸手用力揉了一把脸,眼中的颓然与沮丧一扫而空,咧嘴露出一抹爽朗的笑:

“本王乃陛下的亲儿子!大哥若在,这储君之位自然无人能动摇;

可如今大哥不幸离世,本王作为藩王中才能最出众之人,更是大哥生前最为器重的兄弟——正所谓‘兄终弟及’,乃圣人之言,合规合矩,名正言顺!”

“更何况,大哥临终前曾紧紧抓住本王的手,似有要事嘱咐。

虽然最终没能说出口,但从他唇齿开合的形状中,本王分明看出,他是想让本王继承他的意志,以‘兄终弟及’之名,成为大明的储君!”

朱棣这番话,似是在给自己打气,越说眼神越亮,周身的精气神也重新凝聚起来,整个人变得斗志昂扬、气冲斗牛!

再配上他那高大魁梧的身材、坚毅冷峻的面庞,顿时散发出一种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王者气势。

徐妙云眼中闪过异彩,对丈夫的转变颇为满意。

但她终归是徐妙云,既能在朱棣沮丧时为他鼓劲,也能在他意气风发时及时提醒,让他莫要太过自负,需得脚踏实地。

当即,徐妙云语气轻柔却带着一丝郑重,开口道:

“这些话,殿下心中有数便好,往后切不可与外人提及。

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听了去,保不准次日陛下的御案上,便堆满了弹劾殿下意图谋反的奏疏!”

朱棣脸上的张扬顿时收敛,有些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低声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