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洞察术(8)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章洞察术(8)

第8章洞察术(8)

1、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表示由衷的敬意。

2、当领导遭受挫折时,与其站在一起。

3、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想问题。

4、三缄其口,避免被同事利用。

5、与同事相处也要因人而异。

打招呼方式显示心理距离,座位选择暗指亲疏关系。

距离是衡量人际关系的重要尺度。打招呼时,彼此之间要保持问候距离;交谈时,彼此之间要保持座位的距离,通过距离的大小能够探知人际往来的疏远或亲密程度。

打招呼时双方的距离可显示出双方心理上的距离。

人们在相互打招呼的时候,若能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察觉到对方与自己之间保持的距离,就会洞察对方心理状态的特点。比如,对方在打招呼的时候,故意后退两三步,也许他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表示谦虚,然而这种小动作往往让人误解是冷漠的表现,以致话题无法展开,同时也难以开怀畅谈。像这种有意拉开距离的人可视为警戒、谦虚、顾忌等情感的表现。如果下意识地保持距离,说明对对方的疏远、警戒,试图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气氛,使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劣势。

通常情况,人们会靠近自己有好感的人,对没有好感的人往往会疏远和躲避,这样在无形中就控制了自己与他人的距离。第一次见面,比一般要求的距离更近来跟别人打招呼,说明此人对对方有好感,希望与之接近和交往;相反,不自然地保持距离跟别人打招呼的人,可能表示不想与之交往,或心存戒备。

从打招呼的距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和人靠得近而打招呼的人,其性格多是外向的,开朗乐观,自信心强,能很好地融入团队。如果对方已打招呼,而自己仍想保持距离,则说明其性格内向,喜欢个人性质的工作。

打招呼的方式,不但给人留下最直接的印象,还能引起对方的心理感受。比如,打招呼时,先注视对方再握手的人,对对方怀有警戒心理,甚至有点不信任,同时还想使自己占据优势,让对方在心理上占据下风。

打招呼时,不敢抬头看对方,回避对方的目光,只是鞠躬或行礼,这样的人给人一种自卑感较重的印象。

见面时,先保持好距离,再打招呼致意的人,一方面是表示礼貌和客气,另一方面是防卫意识较强。

总是用一种问候方式来打招呼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

一边打招呼一边用手拍肩,这样的人很热情,愿意与人交往,同时也希望获得对方的友情。但也可能只是套近乎的表现,表示自己的大方和热情。

与人一边打招呼一边不忘赶路的人,说明此人脾气急躁,做事讲究速度,也可能是真的有什么急事。

心不在焉或冷漠地与人打招呼的人,说明此人对对方没有好感,为了面子或照顾旁人的自尊而勉强应付一声,也可能是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见面。

此外,打招呼的语言也能反映出一个人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和性格。比如,用“嗨”打招呼的人,想象力丰富,为人诚恳热情,性格也多活泼开朗。而用“你好”打招呼的人,说明此人头脑冷静,在生活中是个相当遵守信条和原则的人,做事一丝不苟,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社交场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常常用“来了呀”作为招呼方式的人,办事果断,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在待人方面也比较随和和真诚。

座位的选择体现交往感情的深浅。

落座的位置无非是这样几种:坐在身旁、相对而坐、背对而坐和随处而坐。心理学家认为,落座的位置和距离虽然是人们不经意中作出的选择,实际上它能反映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和感情亲疏。

坐在正对面和旁边,其表现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面对面坐着有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什么东西之类的障碍物会感觉比较舒服。而坐在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而面对面的坐姿,双方都处于可以观察对方的最佳位置上,很容易产生视线冲突,造成对峙或尴尬的状态。

情人之间的谈心通常是依偎身旁而坐,表示彼此亲密无间的感情。两人对弈,则要相对而坐,才能平衡彼此的距离,集中精神进行比赛。

平常与人交谈,如果对方坐在你的对面,并且态度严肃认真,则说明对方想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因为对面而坐,更能有力地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同时吸引对方的关注。

如果是多人场合,有人选择位置较远的座位落座,则说明此人不想参与谈话,或对话题不感兴趣,只想做个听众而已。如果是日常交往,选择离你的座位稍远的人,说明彼此的交往有一定的距离,感情并未达到深厚的阶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