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操纵术(1)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章操纵术(1)

第10章操纵术(1)

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应该具备一套操纵他人同时不被他人操纵的本领。

展开心理攻势,操纵他人,建立心理防线,避开心理陷阱,你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心理挑战。比如,了解了首因效应,你就会明白第一次就“闪亮登场”的重要,既学会了用第一印象来成功推销自己,又学会了不被别人的“第一眼”所迷惑,要日久见人心;懂得了距离与美感的关系,你就可以通过距离让爱情保鲜,同时也知道要守好自己的隐私,不被别人操纵;冷热水效应教你如何赢得对方好感,如何迫使对方同意,同时摸清底细,准备充分,避免被别人操纵;登门槛效应让你明白欲得尺,要先进寸的道理,学会用温水“煮”顾客,让他难以脱逃的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别人“套近乎”背后的真实用意……

总之,操纵术就是教你既能够看破人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对方,驾驭他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和诚服,而非利用职权或是武力,从而达到你所需要的目的,也能够不动声色地识破操纵者的图谋,并采取有效的对策从对方的控制中逃脱。

刚柔并济:礼让与争取的艺术。

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刚直容易折断。圣人贤哲待人,只在于温柔敦厚。所以说广泛地爱护人民,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凭他们凄凄凉凉,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间的一个障碍物。即使是持身方正,独立不拘,也还是不能济世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罢了。但是,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会成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许久的藤条一样。刚与柔如鸟的两只翅膀,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刚柔并济,这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成功的驭人之术。

争利并非斤斤计较,让功会赢得更多。

中国人历来将谦让作为一种美德,但是当谦让变成了一种相安无事、与世无争的哲学,它就走向了反面。刚柔要讲究分寸,刚太过了,到了一定极限就会产生暴虐,便会折断;柔太过了,就显得卑弱,便会靡软。遇到功利争夺的情况,是采用“刚”的手段,坚持功劳是自己的,还是采用“柔”的策略,自己退出,将功劳主动让出,是要分情况、看场合的。

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并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敢参与竞争,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即使某种利益是自己应得的,也被他们轻易所放弃掉。这类人给人的印象是“不争不抢”,“本分老实”,但在社会上却也容易被他人所操纵。

不敢争取自己应得之利,终归是“怕”字当头,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始终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这就在客观上为不良用心者创造了条件,容易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往往招致他们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攻击,既在利益上受损失,又在心理上受折磨,只得吞咽身心折磨的“闷亏”。

比如,不敢争不敢抢,在群体或团队中没有什么地位,在经济利益分配过程中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或别人的施舍和安排。所以,不争取应得之利的人常常处于一种任人宰割的地位,注定要吃经济利益的“闷亏”。

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不愿意加入任何利益团体,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给别人带不来好处的人,在整个人际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出现缺失,直接的后果就是办事不畅,路子不顺,要吃人际关系的“闷亏”。

在社会上生存,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功利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它有时会决定着人际的亲疏,给他人的利益多一点,会平衡人的心理,缓解利益冲突。然而,有的功利并非靠一味的忍让来换得他人的亲近,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应该积极争取。因为人的生存需要利益,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不争应得之利,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

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

因此,自己的正当权益绝不无原则地放弃。应该真正认识到,确保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方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就是对社会的一种一定意义上的奉献。

主动让功让上司青睐你。

在职场中,即使你学富五车,即使你的功劳再大,也应学会将功劳让给上司。擅长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人,都会将自己的功劳淡化,做到不显山不露水,而在必要的时候将成绩、功劳和名声都归于上司,这样才会受到上司的欢迎。

有道德的学者不会掠人之美,把别人的成就窃为己有;品德高尚的人则善于成人之美,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以后,领导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对领导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做。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领导总有一天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心理操纵术。

1、谦让也有限度。过度的谦让会纵容别人得寸进尺。

2、如果对方欺软怕硬,就要显示寸步不让的决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