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调节术(4)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调节术(4)

第28章调节术(4)

潜藏在人心中的好胜心理、攀比心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我们总把他人当作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总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昂,夜郎自大;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他,实在超不过便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胜过别人。太要强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强的人比,结果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损耗精神,很难有大的作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地都聚集于一个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因此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比大小。

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太冒尖,在各方面胜过别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而与世无争者反而不会树敌,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说“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

当然,比也并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在形成竞争、推进社会前进中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其跟别人比,倒不如把自己当作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昨天比,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实,一年比一年长进,这样既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层楼,岂非自求多福?

俗话说:“知足常乐。”做人首先要满足,然后再抱着友善的态度和别人比,比学习,比进步,而不是比享乐,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知足,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然而,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

人的不知足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人如果能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心理调节术。

1、知足是一种境界。

2、节制欲望,把生存的起点放低些。

3、少一点贪欲,多一份轻松。

4、不做欲望的奴隶。

拿不起放不下是折磨,拿得起放得下是从容。

“拿起”是一种能力,“放下”是一种心态。力所能及要善于“拿起”,以表示你的优势和信心;力不从心要学会“放下”,以展示你的从容和豁达。何时要“拿起”,何时应“放下”,要好好把握。

“拿不起”不后悔,“放不下”才痛苦。

有一个女孩,喜欢画画,喜欢看书,喜欢静静地坐在一处想着自己的心事,总之一切静的活动都很适合她。直到有一天,在同伴中间,她发现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优势:爱说笑话逗大家乐,善讲故事吸引众人,甚至用一场绝佳的演说征服所有的人。顿时,相形见绌的感觉在女孩的心理滋生并蔓延,她不再如往日那样心如止水,而是决定也应该像那个同伴,用口才征得人心。然而,当女孩买了一大堆关于口才训练的书,寻觅了各种能言善辩的方法后,她发现,自己仍然处于口讷的状态,对脱口秀之类的事情很难“拿”起来。女孩下决心不再练习口才了,她甚至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超过天生的演说家的。然而,当她看到那些“演说家”们的精彩表现时,心里又会莫名的失落和难过,于是矛盾在她的心里仿佛一个结,打开了又被系紧,系紧了又打开……

在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别人的能力和成就只能徒生羡慕却无力“拿”起,而要想真正地做到对别人的能力视而不见、放平心态似乎又很难做到。时不时地拿别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的优势来“刺激”自己,就是一种“放不下”的心态。

其实,人没有必要模仿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别人的优势可能是你的弱势,而你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别人的软肋;同样,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对你来说则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你轻松完成的任务,摆在别人面前很可能是个大难题。所以,人人都有力不能所及的一面,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能“拿”起来、挑得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所长,就能够做到最好。对于那些“拿”不起来的事,不妨学会放下,不要强弩逞能。要知道,“拿”不起并不后悔,“放”不下才会痛苦。

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更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因为别人正是在发挥他自己的优点,才能够有那样的成绩,而我们怎么会刚好也具备了像他一样的优点呢?正如鱼无法模仿鸟去学飞一样,鱼只能利用自己的长处,往游泳方面去发挥。

如果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尽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也往往会事与愿违,同时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总之,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才会活得潇洒,过得快乐。

有信心拿起,能从容放下。

对于力所能及的事要充满信心地做好,对无力承担的事要果断放弃,才是一个人应有的气度和胸怀。

人们能够“拿”得起来的事,往往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擅长的事。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才会表现出巨大的自信心。因为,只有自己觉得喜欢做某种事,才会认为有能力胜任,并认为能够做到最好。做喜欢做的事,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否则,做不到或难以完成的任务,必定加重心理负担,也就无快乐可言。

事情能“拿”得起来,责任能挑得起来,能够让自己充满热情,使自己更加充实,增进整体生命的品质。只有饱含热情、心情愉快地做自己的事,才不会有疲惫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