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卫姬(一)
第95章卫姬(一)
晨起的时候,邵玖去了典学,今日是典学大考的日子,邵玖和元后商量着从典学中甄选出一批出色的女官到宫中各个职能部门任职。
元后答应了邵玖,却没有亲自去,她还要去接见今日入宫的宗室和朝廷命妇。
作为典学的创立者,邵玖在典学中的声望是极高的,典学仿照太学,除了传统的六经之外,还增加了《女戒》作为宫中女子必修的内容。
此外还有针凿女红、厨艺花卉,术算财务等作为补充。
典学不仅仅是培养宫人的地方,不少年幼的宗亲和前朝皇室贵族成员也会进入典学学习,可以说典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培养人才的基地。
但典学仍然有很多局限,它所面向的教学对象,大多是十二三岁以下的稚童,这些人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只能暂时在典学中进行技能的学习。
典学中每月有一次小考,每季有一次大考,大考会将成绩划分为上中下三等,连续三次成绩为下等者将会留任。
而为上等者,将会获得晋升,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
典学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职能技巧的女官,因而考试会格外严格。
在典学中学习的两年,会广泛学习宫中的各项职能,两年之后,会有一次技能考核,合格者可以升任为女史。
这些女史之后会分别进入各自擅长的内宫官署,进行实操历练,两年之后,再进行考核,合格者即可升任为女官。
典学之中学习的,除了稚童外,还有新晋入宫的宫人,这些宫人将会在典学之中学习一年的宫中规矩和基础文化技能。
邵玖这次要挑选的女官,就是这一群人,她们其中大部分都是前朝贵族,大多是能够读书识字的。
“夫人来了。”
邵玖一到典学,典学的学官就上前迎候,邵玖点点头,就叫那些跪地的学子女师各自忙碌去了。
“都准备得如何了?”
邵玖一面向主厅走去,一面问着身边的楚学正,楚学正负责典学日常教务,对于典学中学子的学习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熟悉。
“回夫人,都已准备妥当,只等夫人了。”
“那就走吧。”
邵玖一到,就开始考试,邵玖这次要挑选的是能够辅佐郑秋月郑尚书的女史,必然是需要极为通晓文墨的。
邵玖出的题目是《诗经》中的一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要求写出这句话的完整诗文,并对此作出解释。
邵玖知道默写出句诗文的完整出处不难,难的是对此作出解释,解释经典的学问的一门高深的学问,自董仲舒后,不知成就了多少世家的家学。
自汉武帝后,六经之中能通晓其中一经就可以担任官职,经学早已融入了儒家的血脉之中。
男子学习经典是因为可以做官,女子则似乎没有太多学习的必要,但在不少世家,家学传承却并不避讳女子,甚至还要许多媳妇在嫁入夫家后,学习经学以便传承。
这个时代,不少世家是以家中有才女而自豪的,女子尚有才名,则可见家学渊源之深。
特别是在这个乱世,不少家学失传,只能靠女儿将家学传承下去。
邵玖之所以要在典学中加入经学,而不是简单的《女戒》,就是希望这些治国明道之学能够流传下去。
邵玖看着学子交上来的卷子,发现能够完整默写下来的并不多,只有二十人左右,而其中对诗句进行解释的竟然不足十人,这十人之中解释不出错误的却只有五人。
“只有这些了吗?”
邵玖问身边的楚学正,很明显她对这次的结果很不满意。
楚学正是世家女出生,因为战乱亲人都离开了人世,而她自己也被罚没入宫,原本只是掖廷一毫不起眼的洒扫宫人,后来因为典学要挑选女师,她凭借自己的才华通过考核,才摆脱了在掖廷为奴为婢的结局。
典学聚集的几乎是整个皇宫之中学问最高的一批宫人了,这里不论出身,只要拥有足够的才能,就能够留在典学。
典学之中的除了有女师外,还会有太学的经学博士来授课,在整个后宫中,典学的地位是相当特殊的。
“夫人,以为这人如何?”
楚学正从袖中拿出了一张新的试卷,邵玖好奇地从楚学正手中接过,发现这人的答案甚为新奇,能够借《诗经》发散到《礼记》,并在其中阐述了什么是礼。
“这张试卷的主人是谁?我要见见她。”
邵玖迫不及待要见一见这个颇有想法的宫人,楚学正的态度却有些犹豫,邵玖看出了楚学正的为难,强压着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望,问了一句,
“怎么呢?”
“这人不是典学的学子。”
“那是哪里的人?”
楚学正慌地就跪在了地上请罪说:
“此人乃是湖阳公主家的舞姬,因为上次的事新被罚没入了掖廷,奴见其才华实在惊艳,今冒死向夫人举荐。”
“一个舞姬?竟能有这样的见识才华?”
邵玖有些惊讶,心中只觉得这个舞姬只怕并不简单,并没有怪罪楚学正,只是让她将这舞姬带进来。
邵玖打量着这个舞姬,不过二十,身姿曼妙、体态窈窕,眉眼间有无尽的风流婉转,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人。
那人自进屋之后就一直低着头,显得一副卑怯小心的模样,对着邵玖就是行跪拜大礼。
邵玖询问了她一些关于文章的内容,发现她对答如流,又问了她一些关于三礼的事情,发现也能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就让人赐座,耐心询问她的过往。
“祖籍是何处?因何流落到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