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海内东经 - 山海经校注 - 郭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山海经校注 >

第35章海内东经

第35章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1。

1珂案:此经方位与海外东经方位恰相反。

钜燕在东北陬1。

1珂案:此下当接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以下十节文字,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1、玺?2,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3。

1郭璞云:“埻音敦。”郝懿行云:“玉篇作囗,国名。”

2郭璞云:“?音唤,或作茧?。”郝懿行云:“?即暖字也。玉篇作玺(目奂)国。”

3郝懿行云:“海内东经之篇而说流沙内外之国,下又杂厕东南诸州及诸水,疑皆古经之错简。”珂案:郝说是也,此下三节俱当移在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节后,说见海内南经“匈奴”节注。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1、竖沙2、居繇3、月支之国4。

1郭璞云:“大夏国城方二三百里,分为数十国,地和温(黄丕烈、周叔弢校温和,邵恩多校同——珂),宜五谷。”郝懿行云:“周书王会篇云:『大夏兹白牛。』孔晁注云:『大夏,西北戎。』伊尹四方令云:『正北大夏。』史记大宛传云:『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王长,往往城邑置小长。』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云:『西王母西有修流沙,修流沙西有大夏国。』”

2郝懿行云:“说文(十二)云:『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盖国名,宿、竖声相近,疑即竖沙也。三国志注引魏略作坚沙国。”珂案:宿沙,炎帝臣,其煮海盐当在古齐地,与竖沙东西地望绝不相侔,郝说非也。

3郭璞云:“繇音遥。”珂案: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作属繇国。

4郭璞云:“月支国多好马、美果,有大尾羊如驴尾,即羬羊也。小月支、天竺国皆附庸云。”郝懿行云:“伊尹四方令云:『正北月氏。』氏、支同。三国志注引魏略作月氐国。汉书西域传云:『大月氐国治监氏城。』”珂案:清张澍辑凉州异物志云:“月氏国有羊,尾重十斤,割之供食,寻生如故。”又云:“有羊大尾,车推乃行,用累其身。”即郭璞注所谓“有大尾羊如驴尾”之羬羊也。

西胡白玉山1在大夏东,苍梧2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3。

1郝懿行云:“三国志注引魏略云:『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西有西王母。』今案大山盖即昆仑也,白玉山、西王母皆国名。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胡献玉杯,是百玉之精,明夜照夕。』云云。然则白玉山盖以出美玉得名也。”

2郝懿行云:“此别一苍梧,非南海苍梧也。”

3郭璞云:“地理志昆仑山在临羌西,又有西王母祠也。”珂案:汉书地理志云:“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又云:“有弱水昆仑山祠。”是郭所本也。

雷泽中有雷神1,龙身而人头,鼓其腹2。在吴西3。

1珂案:大荒东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即此雷神也。

2珂案: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此经云:“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淮南子墬形篇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并与今本异也。

3郭璞云:“今城阳有尧冢灵台。雷泽在北也。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珂案:淮南子墬形篇高诱注云:“地理志(汉书)曰:『禹贡雷泽在济阴城阳西北。城阳有尧冢。』”是郭注所本也。郭引河图,又见太平御览七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宓牺即伏羲也。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云:“此经当在『始鸠在海中,辕厉南』下,编失其次。”又云:“雷泽当作震泽。说文(十一)雨部震,篆解云,籀文震如此。雷泽即震泽。汉志具区泽在会稽郡吴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震泽在吴西,可证。”此海外东经“在吴西”之雷泽,确当是震泽即太湖,以济阴城阳(今山东省莒县治)比附失之。

都州在海中1。一曰郁州2。

1毕沅云:“水经注(淮水)引此作郁山。刘昭注郡国志与经文同。”

2郭璞云:“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也。郁音郁。”郝懿行云:“刘昭注郡国志引此注云:『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与今本异。疑今本从南二字衍也。水经注(淮水)亦云:『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

琅邪台在渤海闲,琅邪之东1。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闲2。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