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北山经(2)
第8章北山经(2)
3郭璞云:“小鱼曰儵。”珂案:经文儵,宋本作鯈,儵、鯈字通。经文麟,宋本、汪绂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并作鳞,麟、鳞声同。
4郭璞云:“或作骚,骚臭也。”郝懿行云:“骚臭盖即蕴羝之疾,俗名狐骚也。”珂案:经文其音如叱,宋本、何焯校本叱作咤。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1,是多白玉。
1郭璞云:“出山之顶,停其底也。”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1,其中多(马孛)马2,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1珂案:经文印泽,王念孙、郝懿行并校邛泽,即下文北嚣山邛泽也。汪绂本、毕沅校本亦俱作邛泽。
2郭璞云:“音勃。”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1,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囗鴞,是食人2。
1珂案:文选陈琳为袁绍讨豫州檄注引此经无其状如三字,其目作其口;郝懿行校藏经本亦无如字,如字疑衍。
2郭璞云:“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囗音咆。”珂案:關於囗鴞,參見海經新釋卷十“宋山楓木”節注2。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犬谷)1。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上般下鸟)2,宵飞而昼伏3,食之已暍4。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5。
1郭璞云:“音谷。”
2郭璞云:“般冒两音;或作夏也。”郝懿行云:“夏形声近贾,大荒南经有鹰贾,郭注云贾亦鹰属;水经注引庄子有雅贾,盖是乌类,经言此鸟状如乌,疑是也。”
3郭璞云:“鸺鹠之属。”
4郭璞云:“中热也;音谒。”汪绂云:“今鸺鹠亦可治热及头风。”
5珂案:即上文敦头之山印泽;以知邛、印二字之易讹也,则大荒西经“黎邛下地”之为“黎印下地”,于此又得一证矣;见海经新释卷十一“日月山”节注7。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1,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2,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3,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4。
1郭璞云:“水名。”
2郭璞云:“汇,似鼠,赤毛如刺猬)也;汇音渭。”
3郭璞云:“或作举父。”珂案:举父已见上文西次三经崇吾之山。
4郭璞云:“治洞下也;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