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西山经(4)
第6章西山经(4)
1郭璞云:“泑,音黝黑之黝。”郝懿行云:“李善注思玄赋引此经作蒙山,盖即淮南子云,日至于蒙谷是也。”
2郭璞云:“亦金神也,人面、虎爪、白尾(毛),执钺,见外传云。”珂案:关于蓐收,见海经新释卷二“西方蓐收”节注1。
3郭璞云:“未详。”珂案:即婴垣之玉,已见上文羭次之山,郭注云:“垣或作短。”谓此也。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10谓垣、短均当系脰字之误,婴脰之玉,即作为颈饰之玉,其说近是,足供参考。
4郭璞云:“日形员,故其气象亦然也。”
5郭璞云:“未闻其状。”郝懿行云:“红光盖即蓐收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1,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2,其音如夺(寸改木)百声3,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4。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5,服之使人不厌6,又可以御凶。
1郭璞云:“或作土翠山。”珂案:中次十一经首曰翼望之山,与此同名;或一山之连麓。
2郭璞云:“讙音欢;或作原。”
3郭璞云:“言其能作百种物声也。或曰,夺(寸改木)百,物名,亦所未详。”郝懿行云:“夺,说文作(上大下只),盖形近误作夺(寸改木)也。”珂案:吴宽抄本字正作夺。
4郭璞云:“黄瘅病也;音旦。”
5郭璞云:“猗余两音。”珂案:北山经带山有鸟,名曰鵸,自为牝牡,与此同名。
6郭璞云:“不厌梦也。”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1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2,糈用稷米。
1珂案:经文崇吾之山上当脱自字。
2郭璞云:“玉加采色者也。尸子曰:『吉玉大龟。』”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1,上多谷2,无石,其草多茆、蕃3。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1珂案:上文已有阴山,与此同名。
2珂案:经文谷,汪绂本、毛扆校本、吴任臣本并作榖,是也。
3郭璞云:“茆,凫葵也;蕃,青蕃,似莎而大;卯烦两音。”珂案:茆,宋本、吴任臣本、汪绂本、毕沅校本均作茆,(上艹下留)、茆字同,本当作(上艹下留),说文一云:“(上艹下留),凫葵也。”与郭注合。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1。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1吴任臣云:“即紫草。”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1。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2。
1珂案:经文罢父,王念孙、吴任臣、毕沅、郝懿行并校作罢谷。
2郝懿行云:“茈、碧二物也;茈即茈石。”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谷1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