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云县三害 - 举家扶我青云志,我中状元展宏图 - 晚风吹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云县三害

暮色如墨,鼎香楼门前悬挂的红灯笼次第亮起。

苏原跟在李敬程和赵秀宁身后,脚步有些迟疑。

这是他穿越到大魏朝后,第一次下馆子,不免有些恍惚。

“原哥儿,快进来,别愣着了。”赵秀宁回头招手,笑意温软,眼底满是疼惜。

这孩子面黄肌瘦,在苏家受了那么多苦,连顿饱饭都没吃过,今日定要让他好好尝尝鲜。

刚踏入大堂,店小二热情迎上来,脸上堆着笑。

“李老爷,李夫人,赵老爷和赵夫人已经在雅间等候了,二位里边请。”

雅间内,一张梨花木圆桌摆放中央,桌上已摆好了几碟精致小菜。

赵林约莫五十岁年纪,穿着一身深蓝色绸缎长衫,虽已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一看便知是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

闫氏则穿着一身藕荷色布裙,发髻上插着一支银簪,慈眉善目,与赵秀宁有几分相似。

“贤婿,宁宁,快坐。”

闫氏拉着李瑾瑜的手,目光落在苏原身上时,变得柔和起来。

“这位就是苏原小神童吧,果然是眉清目秀,透着机灵劲儿,比传闻里还要出众。”

苏原行礼道:“见过赵老爷,见过赵夫人。”

这孩子,气度着实不凡。

他举止得体,丝毫没有乡下孩童的怯懦,看得赵林和闫氏频频点头。

赵林开口道:“原哥儿,今日请你过来,感谢你为我赵家染坊出了口气。那牛壮仗着自己手艺好,在染坊里作威作福,若不是你给的方子,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

闫氏也跟着附和:“是啊,原哥儿,你就是我们赵家染坊的恩人,现在染出的布颜色比以前还要均匀透亮,好多老主顾都抢着要,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赵林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锦盒,推到苏原面前。

“这是一百两银票,是我们一点心意,原哥儿你务必收下。”

苏原顿时明白了,这是准备用一百两买断自己的秘方啊。

若是前些日子,珍本阁还没给那一百两时,他或许会心动。

可如今他清楚,这世上最难还的不是银子,是人情。

赵家欠自己一个天大的人情,师母还不把自己当半个儿子养,以后在李家,相处的融洽了,待着也舒服。

他将锦盒推了回去,诚恳说道:“赵老爷,赵夫人,师母待我如亲子,师母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哪有帮自家做事还要钱的道理?若是收了这银子,岂不是见外了?”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给足了赵家面子。

赵林和闫氏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赞叹。

这哪里是七岁孩童能说出的话,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神童。

闫氏拉着苏原的手,越看越喜欢,“原哥儿不仅聪明,心思还这么通透懂事,真是难得。姑爷,你能有这么个好徒弟,真是福气。”

李敬程坐在一旁,红光满面。

他这个弟子,不仅天资聪颖,心性更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苏原,气氛十分热烈。

就在这时,雅间门外突然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过是会凑两句破诗、编个瞎话儿,也配叫神童?”

众人闻声一愣。

李瑾瑜性子最急,站起身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两个少年。

为首的约莫十五岁,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玉牌,面容倨傲,眼神轻蔑。

“刘文武?!”

李瑾瑜早就听说过刘文武的名声,仗着自己父亲是县丞,在云县横行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孩童,没少做混账事。

刘文武身旁的少年则是刘记书肆东家刘全德的儿子,刘纯。

刘文武没有理会李瑾瑜,目光落在苏原身上,嘲讽道:“你就是苏原?别以为会写两句破诗、编个破故事就了不起。在云县,我们刘家说你是神童,你才配叫神童,我们刘家不承认,你什么都不是。”

苏原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嚣张的人。

他抬起头,没有半分惧色,“如此说来,云县姓刘喽?”

刘文武冷笑一声,“没错,在云县,我们刘家说了算。”

刘文武的父亲刘世昌任云县县丞二十余年,送走了七任县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家才是云县真正话事人。

“你一个乡下出来的穷小子,也敢在云县出风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苏原没有与刘文武争辩,只是淡淡地看着他。

刘文武见苏原不说话,以为他是怕了,更加得意。

“我警告你,以后不要再吹嘘自己是什么神童,否则别怪刘家不客气。”

说完,他甩了甩袖子,带着刘纯扬长而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