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西行路上取经人(十三)【VIP】
第124章西行路上取经人(十三)【vip】
世人三年的水深火热,于文殊菩萨而言,不过是轻飘飘一句“该然”。
玄奘明白,自己说再多也不过是枉费唇舌。
见玄奘闭口不言,文殊菩萨却有话要说,他对玄奘道:“玄奘,你身负取经重任,为的便是渡脱蒙昧,得见直如。你可不要像从前那般……”
将“悖佛”二字吞下,文殊菩萨猛地住了口,眼前之人是玄奘,不是金蝉子,自己绝不能叫他想起从前的事。
玄奘垂着头,似乎在等他补全后面的话。
文殊菩萨却转了话锋,他道:“罢了,你只需记得,神佛所为,皆为世间,勿要心生质疑。疑心者,不诚于佛,灵山难觅。”
玄奘将头垂得更低,他只答了三个字:“受教了。”现在并不是同文殊菩萨撕破脸皮的时候。
孙悟空抱着金箍棒,冷眼看着他们这边。
哪吒的眼中毫无波澜,这些话,他在天庭已听过太多。
文殊菩萨带着狮猁怪驾云走了。至此,乌鸡国王难满,复生还阳。
乌鸡国王望着天空,又喜又悲。
喜的是他能够冤屈得陈,重返人世,悲的是这三年百姓之苦,原来都是他不敬神佛的过错。
乌鸡国王跪倒在玄奘面前,哭道:“原是我之过错,害苦了百姓,我又有何面目再做这乌鸡国王?师父呀,你带我往西天取经去吧。”
乌鸡国太子道:“父王,这分明不是你的错,而是那神佛不仁!”
乌鸡国王连忙喝止:“吾儿,慎言!”
玄奘淡淡开口:“小僧以为,太子没有说错。”
乌鸡国王怔愣了一会,他颓然道:“说错说对又有什意义?”
神佛掌控人间四时之序,一有不顺心,便可让世间或干旱,或洪水,或各种灾难降临。然后在史书上添上一笔,某君王为政不仁,获罪于天,致使民不聊生。
神佛无错,错的只能是人。人族天然就要向神佛俯首称臣,一旦冒犯,便是十恶不赦。乌鸡国王不确定,等过段时间,文殊菩萨会不会又想起自己的冒犯之罪,然后降难于民。
罪己卸任,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玄奘道:“有意义。人心公理,自有断决。”
乌鸡国王道:“人心公理,又如何胜得过神佛的翻云覆雨?”
玄奘直视着他,平静地说道:“可小僧一直相信,天定可以胜人,人定亦可以胜天。”
他的神色太过笃定,笃定到乌鸡国王也忍不住想要去相信,人定胜天。
太子来得更直接,他问玄奘:“法师,我们要怎做?”
玄奘道:“不信神,不信佛,只信世间公理,自力更生。”
神佛看起来的确掌控着人间,可事实上,他们亦需人之信仰功德,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未尝不是一种人心造物。
人心不在,神佛不存。
这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玄奘相信,积沙可成塔,星火可燎原。
乌鸡国王向他深深作了一揖。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到,但玄奘给了他一种可能,一种改换新天的可能。这也许需要很久,甚至需要他的子子孙孙都来为之努力。
乌鸡国王看向太子,只见太子眼神中写满了坚定与憧憬。
坚定摒弃神佛的决心,憧憬自掌乾坤的一日。
心中那一点点犹豫消失了。乌鸡国王站上高台,袖袍挥舞,语调昂扬,他道:“从今以后,举国上下,不拜神佛,只敬天地。”
没有人知道这样做会有什样的结果,但他们就是这样做了。
其实并不止乌鸡国,车迟国、祭赛国早已发生了改变。
车迟国,那位信道便以道治国,信佛便以佛治国的糊涂君王,被他的儿子取代。一个戴着斗笠的游方僧人被奉为国师,国师传授,非道非佛,而是以人治人。
祭赛国,一个国王无道无德,只以佛宝震慑四方,得四夷朝贡的国度。
这佛宝便是佛舍利。
忽然有一日,佛塔轰然倒塌,佛舍利为人所取,就连那位国王也被人所杀。
凶手于王子案上留信。信里大概意思是,治国当以仁人之心,而非佛宝外物,作为佛宝主人的朋友,他现在将其取走。至于国王,因为他好杀残暴,昏庸无德,所以被自己杀了。
王子看罢,沉吟了许久。
他不清楚凶手是谁,但他已明白凶手为何会写信给他。
因为他认同这名凶手的理念,因为他不信佛宝,只信自己。
他。
待他登位,祭赛强盛,依然可得四夷朝贡。
至于国师和凶手是谁?答案自然是明空。
玄奘并,他与徒弟们辞别乌鸡国王,路过焕然一新的车迟国,来到通天河。
通天河中有一妖名叫灵感大王,虽可保一方风调雨顺,却要以童男童女为祭花池中的一尾金鱼,奉命于,成就他们的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