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光照亮起真相现(上)
蹭蹭蹭下楼的声音响起,还有说话的声音也响了起来,但声音非常小,一直闭着双眼的高铭根本没有听清。
闭上双眼几秒钟之后,高铭试着睁开了双眼,但刚一睁开,他就被强烈的白光给刺激了一下,他又迅速闭上了,随后,他试探了几次,然后最终他缓缓睁开了双眼,这一次,他的眼睛终于适应了光照,但他看东西还是有些模糊,这种模糊不是看不清楚,而是看得太清楚了,让他有一种距离和空间上的错觉,让他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充斥着一股不真实感。
片刻之后,高铭还是适应了光照,看东西也不再有那种虚幻和不真实感了,虽然他还是觉得有些太亮了,但至少比最初的时候好了许多,他挤了几下眼睛,然后这才缓缓抬起头来,望向四周。
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个人是他右手始终牢牢拽住的那个人,这一次,他终于看清了那个人的脸,看清那个人的脸之后,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那个人不是别人,赫然就是小芸。
小芸穿着一身黑色的运动紧身衣,头发披散着,脑袋低垂着,双眼眯缝着,显然也是因为骤然出现的光亮让她非常不适应,小芸眯缝着眼睛望向周围,她看到高铭正在望着她,正在用一种吃惊而差异的表情望着她,她缓缓低下了头去,似乎是有些羞愧,有或者是有些内疚,她的脸色也有些发红,不知是之前在黑暗中被打的,还是因为情绪波动导致的。
当高铭看到小芸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之后,他迅速意识到,小芸并不是被控制了,或者是被小晴强迫的,而是她自愿做了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情,至于小芸为什么会这么做,高铭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他甚至完全想不到小芸竟然也搀和进来了,他一直以为小芸正在楼上睡觉,或者被小晴给控制住,无法自由行动了。
“小芸……竟然真的是你……”高铭惊讶而又不解地道,“你为什么会在这……你究竟在做什么?”
小芸没有回答高铭的话,她的头低垂着,双唇紧抿,双眼微微眯起,盯着地面,她的一只手依然被高铭拉着,手腕处都已经发红了。她现在已然放弃了挣扎,整个身子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颓然地蹲坐在地面上,腰肢弯曲,大口喘息。
这时候,宋奕菲的声音传来了,她显然是也看到了小芸,同样不可思议地道:“小芸……你怎么在这?这是怎么回事?”
高铭扭头望向身后,宋奕菲就在他的后面,他们两人距离不到一米,宋奕菲的身上的衣服全都已经破了,显然是在刚才的一番乱战中被抓破的,她半蹲在地,脸上布满脏兮兮的红色东西,不知道是某种红色的染料,还是鲜血之类的。
宋奕菲惊讶地望着小芸,然后又望着高铭,高铭同样惊讶,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他们又同时望向了身侧的另外一个人。
在他们的身侧,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个人穿着一身粉色的睡衣,头发披散着,手中拿着一条绳索,一条腿被宋奕菲牢牢抱住,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小晴。
看来,刚才的一番黑暗中的盲打,就是他们一家四口在打,小晴和小芸似乎是一伙的,而高铭和宋奕菲是另外一伙的,但因为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所以形成了各自为营,相互厮打的场面,也正是因此,所以才没有让任何一个人跑掉,四个人纠缠在了一起,就像是四个齿轮一样,相互交错,谁也没法逃脱。
小晴此时也低垂着头,看着地面,但当宋奕菲望向她之后,小晴缓缓抬起了头来,但是,她的眼神和表情较之前已经发生了变化,她的眼神没有之前那么凶狠了,而是带着一丝的痛楚,她的表情也没有之前那么狰狞了,而是带着一丝的愧疚。
小晴看了宋奕菲一眼,然后又看了高铭一眼,最后,她望向了小芸,两人相互对视,她们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终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口来。
然后,小晴低下了头去,小芸也跟着低下了头去。
高铭和宋奕菲两人不明所以,他们是又惊讶又迷惑,两人异口同声地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倒是说话啊。小晴,你现在到底是小晴,还是那只鬼魂?还有,小芸,你为什么会在这里,穿成这样?你为什么会帮助小晴偷袭我们?!”
小晴和小芸的头始终低垂着,她们紧闭嘴唇,看起来并不像是要回答他们问题的样子。
就在这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既然他们不想说,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那个声音由远及近,同时,脚步声响起,一个身影慢慢出现在了光照范围之内。
直到这时候,高铭和宋奕菲才想起来,刚才的光照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人进入了地下室并拿着多个手电筒照射形成的。高铭和宋奕菲能看见东西了之后,第一时间看到了小芸和小晴,他们吃惊地都忘记了这件事,此时他们才真正反映过来,他们急忙抬起头,望向地下室入口的方向。
在入口处,站着四个人。每个人都拿着一把手电筒,手电筒的光照将整个地下室照亮了。
其中一个人站在最前面,并且开始缓步朝前走来,那个人不是别人,赫然正是他们之前请的那个现代捉鬼师——苏良!
而在苏良的身后,还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人是庞达,另外一人是陆茵茵,最边上一人是一名穿着保安服饰的中年人,他就是将庞达领进来的那个年长保安,他的手中提着一盏大灯,光照极其强烈。
苏良走上前来,来到高铭四人面前两米远处,略微低头,望着蹲坐在地上的小晴,沉声说道:“小晴,这件事,是你自己来说,还是我来帮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