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 - 弃婚五次,我成高句丽传奇王后 - 央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迁都

迁都

御书房外,徐羡之、檀道济、傅亮、谢晦四人整齐地站在门前,神色各异。

早朝的事给他们几个敲响了警钟,这位新帝年轻气盛,行事嚣张跋扈,对他们这些老臣也颇有微词。

他们虽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忍气吞声,为臣之道,真是难做。

可等了许久,等来的却是那神色慌张的内侍。

内侍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四大辅臣,硬着头皮开口:“徐大人、檀大人、傅大人、谢大人,皇上现在心情欠佳,暂时无法接见各位大人,还请各位稍后再来拜见。”

徐羡之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本以为皇上即便对他们有所不满,也不至于拒人于千里之外,这般情况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傅亮则是满脸怒容,瞪大了眼睛:“皇上心情不好是什么意思?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因心情不佳就搁置朝政?难道要让我们这些臣子干巴巴地在这外面等着?”

谢晦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傅亮的肩膀,安抚道:“傅统领,不必如此动怒。既然皇上此刻不方便见我们,那我们暂且告退便是,切不可因此事与皇上起了冲突。”

檀道济将目光投向徐羡之:“徐大人,如今流言愈演愈烈,百姓人心惶惶,关于此事,我们该如何处理才好?”

徐羡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本打算先草拟一份公告,向天下昭告我朝并未失去正统,传国玉玺仍在我朝,让百姓不必为此担忧。同时,安排一场盛大的公开祈福仪式,祈求国家安宁、民生繁荣,以此来稳定民心。等流言逐渐平息,再着手处置那些散布流言的人。只可惜皇上不见我们,现在这些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傅亮一听,立刻急切地说道:“徐大人,我们何必等皇上应允?可以先将这些事办了,处理完再向皇上禀告便是。”

谢晦听了,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看向傅亮:“傅统领,你有所不知。如今皇上已然对我们心存不满,若我们再先斩后奏,恐怕会彻底激怒皇上,到时候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傅亮和檀道济相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们深知谢晦所言有理,可又不甘心就这么被搁置,一时间,四人陷入了沉默。

*

锦绣自平壤归来后,便一头扎进了迁都的筹备事务中。

王宫内,灯火常常彻夜未熄,她与一众谋士、官员围坐在一起,对着一幅幅地图和密密麻麻的文书,反复商讨着每一个细节。

“粮草务必准备充足,此次迁都路途遥远,不可有丝毫差池。”

“可是,如此大规模的粮草调配,恐怕会引起一些百姓的不满。”

锦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此事我已有考虑。我们可以向百姓们解释清楚,此次迁都乃是为了高句丽的未来,是为了让大家免受百济的侵扰。同时,对于那些因粮草调配而受到影响的百姓,我们给予一定的补偿。”

众人纷纷点头,对锦绣的安排表示赞同。

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迁都的各项事宜逐渐准备就绪。

迁都当日,高句丽王身着一袭厚重的铠甲,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率领着车马队伍,缓缓前行。

高罗云与二王孙同样分别骑着高头大马,在高句丽王的两侧护驾。

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车队缓缓前行,车轮在地面上滚动,发出沉闷的声音。

迁都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城市的街道,路两旁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

然而,在偏僻的小路和隐蔽的渡口,一群兵马正隐匿在茂密的草丛之中,等待着时机。

负责传信的小兵急匆匆地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报告首领,王上已经带着兵马准备进入平壤了!”

躲藏的领头人眼神一厉,立刻发号施令:“大家做好准备,我们立刻出发!”

话音刚落,他便一个翻身,敏捷地跨上了马背。

手中的马鞭在空中狠狠一挥,“啪”的一声,重重地抽在马屁股上。

马儿吃痛,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其他士兵也纷纷行动起来,迅速拿起武器,翻身上马。

转眼间,这支隐藏已久的兵马便跟随着领头人的步伐,迅速消失在荒野之中,向着迁都的队伍疾驰而去。

荒山中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树干粗壮得需数人合抱。

四周静谧得可怕,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野兽的低嚎,让人脊背发凉。

一支兵马在这片荒山中艰难前行,士兵们脚步沉重,铠甲上满是尘土,额头布满汗珠,显然已在这荒山中跋涉许久。

终于,为首的将领擡手示意,士兵们如获大赦,疲惫不堪地停下脚步,开始有条不紊地安顿兵马。

二王孙骑在一匹矫健的黑马上,眼神透着几分阴鸷。

他微微侧头,看向身旁同样骑在马上的乙支将军,嘴角上扬:“乙支将军果然目光独到,竟能找到如此隐蔽的兵马藏身之处。这地方,简直是天助我也,就算大王孙他们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发现我们在此操练兵马。”

乙支将军神色淡然,不卑不亢地回答:“多谢二王孙夸赞。这深山老林,虽环境恶劣,但胜在隐蔽。只要我们在此潜心操练,定能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二王孙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乙支将军,这批兵马就交给你好好操练了。本王孙可全指望你,待时机成熟,助我登上那至高之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渴望,仿佛那王位已经近在咫尺。

乙支将军闻言,神色自信,语气坚定地回答:“二王孙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将这些士兵训练成勇猛无畏的战士,不负二王孙所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这寂静的山林中回荡。

然而,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不远处的灌木丛中,一片树叶微微晃动,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悄窥视着他们。

高句丽成功迁都平壤之后,消息迅速传遍了四方。百济国闻讯,果然心生畏惧,深怕高句丽的崛起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连忙送来了和亲文书。

这文书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句丽王的手中,却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让他面露纠结。

高罗云与乙支将军分站两旁,全程低着头,神色莫测,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和亲提议,两人均未发表任何意见。

朝臣们见状,纷纷上前劝谏。

“王上,依臣之见,和亲实乃好事。如今我高句丽刚完成迁都,百废待兴,正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若能通过和亲与百济达成短暂的和平,待时机成熟,我们便能一举攻打百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