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学清:谋臣冬雪现在在何处?…… -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 - 九味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0章学清:谋臣冬雪现在在何处?……

第100章学清:谋臣冬雪现在在何处?……

杨若柳面色沉了沉,叶馨儿的确很不好,可她不想再让更多的人知道,便岔开了话题:“她一切都好。对了,今日我来,是带着那不成器的孩子,想让您给引荐引荐,想为他寻个合适的书院。”

桑静榆道:“杨姐的儿子正在后院自己玩耍呢,我把他叫来。”

初学清道:“我们一同去吧。”

三人到了院子中,却没在院中看见什么孩子的身影。

夜色渐沉,再顽皮的孩子,也不该在深夜去别人家中做客时乱跑。

杨若柳焦急地喊了几声:“祯儿!祯儿!”

忽然,在院中的槐树上,跳下一个身影,身形矫健,个子不高。

原来正是杨若柳的儿子,今年已经十二岁的席祯。

他用手拍了拍身上浮尘,见杨若柳身旁多了个男子,也没叫人,只道:“走了?”

杨若柳叹口气,这孩子太不懂礼节,她对初学清抱歉道:“孩子不懂事,让初大人见笑了。祯儿,赶紧来见过初大人。”

“我不去书院,你别求人了。”席祯不屑道。

杨若柳正要训斥儿子,被初学清拦了下来,初学清温声道:“为何不去书院?”

“读书有什么好,挤破脑袋去做官吗?就像我继母她家那样做到大官,再欺凌别人吗?我才不要做官,我要去边疆当兵去,保家卫国!”

初学清并不知道杨若柳前夫后娶的妻子是何人,听来也是作威作福的官场人家,难怪给孩子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她并未强求,只道:“那你知道当兵都需要懂些什么吗?”

“身体好,会打架!我打架在京城出了名的,没人敢挑衅我!”

“光会打架可不够。”初学清拍拍他的肩膀,“如今京城有一位从边疆回来的大将军,你可愿跟着他,学一学本事?”

杨若柳惊诧地看向初学清,她听明白了初学清的言外之意,可是定远侯那般人物,来指教她的孩子,她如何受得起呢。

席祯问道:“你说的,是定远军的将军吗?”

初学清点点头:“正是。”

杨若柳忙道:“使不得,使不得,祯儿顽劣,哪里配得上让定远侯指教呢?”

席祯一听,不乐意了,他是顽劣,可怎就不配让定远侯指教了,他还偏要去讨教讨教了,“定远侯是吧,那我先去让他看看,看我配不配进定远军!”

“臭小子挺有脾气的嘛!”桑静榆揶揄道,“你放心,定远侯培养出过那么多将军,你以后没准也是个将军呢!”

杨若柳见席祯如此坚持,便连忙道谢。

她好不容易能让儿子在身边,可儿子现在在京城的名声都坏了,好打架,不好读书,偏脾气又冲,真不知如何教养孩子,如今初学清帮了她大忙了。

初学清和桑静榆送她母子二人出府,见席祯远远走在前面,初学清便低声对杨若柳道:“杨姐,你与柴富贵,真的没可能了吗?”

杨若柳沉默片刻,才道:“初大人早就知道我们的渊源,又何出此问呢?”

初学清一怔,愧疚道:“怪我当初没有早些告诉你。”

杨若柳摇摇头:“我并非怪大人,只是,我如今一切的不幸,都源于他当年的举动,就算我能再嫁,也绝不会考虑这个人。他如今离了京,我倒是清净了。”

“他离京了?”

“不知道办什么事去了,总之,我和他说清楚了,以后不再往来了。”

杨若柳折身告别,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暗夜中渐渐走远。

*

早朝之上,当太监宣读了北境的奏报后,建祯帝倏地咳嗽了起来,咳声似从胸腔底部发出,剧烈而痛苦,身旁太监连忙递上帕子,建祯帝掩面重重咳了几声,才渐渐平复下来,他面色苍白,呼吸声中夹着粗糙的杂音,似是肺中带病。

建祯帝苍凉的声音响起:“北狄内乱,众爱卿有什么看法?”

大殿之内,一时沉默了下来。

当年建祯帝下令北伐,定远军的惨败仍历历在目,没人敢再轻易开口建议北伐。如今就算北狄王与北狄公主之间为争王位起了内乱,看上去是进攻的好时机,可谁知道是否是北狄设下的诱人陷阱呢?

初学清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微臣以为,北狄地广人稀,不宜安居,就算此时我国出兵打了胜仗,那么一片贫瘠的土地,仍需耗费更多人力物力去经营,因此不宜出兵,反而要借此机会,与北狄和谈,借此良机,在岁贡等问题上对北狄施压,由此不费一兵一卒,谋得最大利益。”

对殿内众人而言,当初的北伐只是奏报上的寥寥几句苍白的话语,可对初学清而言,是满目的丧幡,是众人的哀哭,是再也回不来的定远军众将士。

她知道如严奇胜这样在北伐之中失了至亲的人,是怀着一腔悲愤,要向北狄报仇的。可两国征战,最终仍是百姓受苦,而她,再也不想看见那样的场面。

刑部尚书张德雍不屑道:“初侍郎这是几番和谈顺利,忘记我大宁是中原霸主了吗?不趁此良机一举歼灭北狄,还要等他们内政安稳之后来反击吗?”

张德雍本不愿当这出头鸟,可初学清站出来主和,若顺了她的心意,这和谈之功又要落在初学清身上,还不如索性主战,起码不能让她平白添了功绩。

“张尚书此言差矣。”初学清不疾不徐反驳道,“两国之间的相处模式,不仅仅是你攻我打,更可像如今大宁与长戎一般,互惠互利,方为长久之道。微臣以为,应当让定远侯早日回到北境,坐镇边关,稳定军心,威慑北狄,再辅以和谈,软硬兼施,让北狄不战而败。”

听到定远侯三字,建祯帝瞥了初学清一眼,又禁不住咳了几声,才转向一旁站立的太子,问道:“太子如何看?”

太子看了看初学清,对上她的眼神,似是得到鼓励,说道:“儿臣以为,初侍郎的话在理,若不用打仗,对百姓也好啊!”

建祯帝轻哼一声,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初学清,缓缓道:“初侍郎果真是个好谋臣!”

初学清闻言,心中一惊,她听懂了建祯帝的言外之意,方才太子看过她才答话,明显是听了她的意思,陛下要她做辅臣,而不是能臣,太子如此事事依仗她,难免今后会有一个霍乱朝纲的权臣。

“微臣惶恐,只是边境难得安稳,若再开战,不仅军需增多,边疆百姓受苦,也会影响如今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盛世。”

张德雍又怒斥道:“可就算我们想求和,难道好战的北狄会一直偏安一隅吗?初侍郎做事不要太儿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