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惊艳一剑 - 修罗劫 修订版 - 叶沧浪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修罗劫 修订版 >

第6章惊艳一剑

第6章惊艳一剑

虎跑泉位于西湖东南大葱山上的定慧禅寺里,风景秀丽,泉林犹胜,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之所。不过是清晓的天,天空是蟹壳青儿的颜色,细细的风吹过院子里的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方丈室的窗子半开着,那客人坐的位置端好在阴影里,头上盖了顶压到眉骨的斗笠,又是半低着头,叫人看不清他面目,只露出一小段阴挚的勾鼻。

洗茶、烫杯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后,静慈方丈亲手把一杯香茗捧到了客人面前,客人连忙双手接过。碧汤晶莹,雀舌状的叶芽根根亭亭玉立,一股淡雅的清香随着淡淡雾气萦萦绕绕,来客望着薄胎花瓷的杯盏默默无语,压低的斗笠浮在雾气中,越发显得不可捉磨,良久,他忽的一擡头,沉声道:“来了。”

这一擡头,露出了斗笠下的脸孔。不过是个五官都极平淡的寻常男子,眉眼温和,略尖的勾鼻透出一丝生意人特有的小精明。

静慈方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叹息道:“万物皆有其循环天理,何苦强出这个头?”

男子淡淡道:“奸臣当道,苍生饱受荼毒,这浩浩天下总得有个强出头的,别人不肯出这个头,只好我们来出。”

静慈方丈叹道:“只怕是飞蛾扑火。”

眉毛一挑,男子忽然微笑起来,眼底却只有苍凉与狠厉,瞧着推开院门一路走来的青年男子,一字字道:“今日这大葱山上,谁是飞蛾,谁是火,可不一定了。”他声音突然一沉,“只可惜要连累大师。”

“方外之人,四大皆空,有什么可拖累的?只当为这天下众生尽一份绵薄之力吧。”静慈方丈知道话已说尽,合掌一礼出了方丈室,向来人道:“上官先生已等候多时,沈公子请进室内叙谈。”

走进方丈室,和上官澜对视了一眼,沈七坐到刚才静慈方丈坐过的地方。几上有杯香茗,显然是为他准备的。沈七端起来,咂了一口,赞道:“好茶水,三姐那陈年雨水沏的也比不了。”

上官澜看着他,淡淡道:“我昨儿个去见三娘,她没有见我。”

沈七微笑,“三姐只是太重感情,以后会明白的。”

“我做的事,能明白的人不多,三娘是一个,你是一个。”上官澜静静道,“她虽明白我,却未必肯原谅我。”

沈七沉默片刻,轻声道:“大哥,三娘再强,也只是个女人。女人要的,也不过是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陪在身边。这些年,大哥东奔西走,少有时候陪三姐,她的心是被冷落得太久,寒了。”

上官澜眼底波涛翻涌,良久缓缓道:“国将不国,何以家为?”

沈七淡淡一笑,“大哥,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如今这世道,也不是杀一个严嵩两个巨奸就能干净的。大哥一手经营‘暗流’,这些年来折在咱们手底的贪官污吏可有多少,但那又如何,死了那么多兄弟,活生生的人哪,一个个从咱们眼前消失了,可那又怎样呢!天下间冤假错狱、强抢劫掠哪一天少过,天下的百姓还不是在水深火热里苦挣?”

“你说的不错,这天下,的确不是杀几个贪官污吏就能翻整清平的,我们的力量也的确是微乎其微。”擡头向沈七脸上看了半晌,上官澜叹息一声,低下头喝了口茶,淡淡道,“但这天下,总要有人出头,我能做的,也只有但尽我心,不求其果。”

沈七心头微微一震——“但尽我心,不求其果”,就是这句话哪!即使是螳臂当车,该挡时仍要去挡!只论该与不该,不问得失!

“这些年的确是死了很多人,死的都是我的好兄弟。”上官澜继续道,“失去什么,得到什么,究竟有没有后悔,此时你若问我,我当真不知。可有一点,要我眼睁睁看着天下这般腐朽下去,我做不到,飞蛾投火也罢,螳臂挡车也罢,我上官澜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他突然微微一笑,擡头盯住沈七,“小沈,其实你也做不到置身事外,超然世情,你若做得到,此刻就不会在这儿了。牵绊你的难道仅有那一点狭隘的恩情?你是过不了自己那关。”

这一番话他说的平淡,听在沈七耳中却字字刺心,只觉一股激昂勇烈之气在胸中翻涌,竟是久久不能平息。

“大哥,我永远比不了你。你是不世出的英雄,而我,只是一个想要过平常日子的普通人。”隔了良久,沈七轻轻吐出这样一句话。

“可惜,你天分太高,要做普通人,困难。”上官澜注视着沈七。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沈七,连三娘,也未必如他知沈七之深。这个常常微笑着的年轻人比谁都心胸豁达,却比谁都更活得不快乐。早在十六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酷寒清晨,他把少年的沈七拾回时,沈七的命运就已注定。这一生,他只能为杀人而活。他不但是暗流的杀手,还是暗流“修罗堂”培养出的死士杀手!沈七的这一生,说穿了就是杀人或被杀,换一种说法,沈七的这一生,其实是毁在了他上官澜的手里。

也许,像韩九那样,做一颗没有思想与感情的棋子,才能活得更好吧?

太多想法和感情的人,并不适合做杀手。

想到这些,上官澜不能不觉得愧疚,可他没有别的选择。世道倾危,民生涂炭,为了救更多的人,牺牲一些人总是不能回避的事。然而对于被选中的人,这又是多么地不公平!凭什么为了别人能更好地活,沈七就应该慷慨赴死呢?他是这样的年轻,这样的想要像普通人一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风敲竹叶,呜咽声细。

沉默许久,上官澜将一个小小的卷轴交给沈七,“川西四煞、东条六狼这些人不用提,姓严的身边儿,顶棘手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多年来纵横塞北的‘漠上飞鹰’关东来,一个是名动天南的‘凤眼’凤真郎,另外两个人估计江湖上没几个知道的,却是一对比关东来和凤七郎还要棘手的鸳鸯。”

“崔沅、张秀儿这一对儿吗?”沈七一面细看上官澜交过来的地形详图,一面问。

“就是他们。”上官澜皱了皱眉,似乎颇感为难,“这四个人虽然棘手,却不可怕,最可怕的却是另外一个人。”

“是谁?”

“几年前我就接到秘报,严世蕃在培植一种药人,究竟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他们把消息封锁得极严,赵南若藏身相府,多方探察都查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一年前严嵩身边出现一名影守,我们前先的行动就是被他破坏的,不久前赵南若传来消息,那名影守名叫玉公子,脸上戴着玉质假面,便是严府培植出的药人。”

听到赵南若的名字,沈七胸中升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上官澜道:“我怀疑严府培植出的药人不止玉公子一个,严世蕃又是个老奸巨滑之人,大葱山上的严嵩和玉公子护卫的严嵩,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恐怕是个大迷局。这一处有你,那一处有韩九,两处杀局,都是我千里挑一挑出来的人。以严世藩的狠辣,未必想不到两处设局以绝后患的杀招,今日此地是局中之局,凶险莫测,你一切小心。若不能一举成功,就全身而退。”

沈七一愣。严世藩将计就计、设局反歼是意料中的事,看到韩九出现在杭州城,他就意识到上官澜此次要在两边一起下手,可上官澜最后一句话却来得太过蹊跷。暗流执行的一向是铁血规矩,为完成任务不惜一切牺牲,否则绝不回头,上官澜这次要他全身而退,难道是为了三娘?——这不是他所认识的上官澜。

“大哥?”

“照我说的去做。”上官澜淡淡道,“怎么安排,自有我的道理。”

“可是赵姑娘……”

“她的委托我自有办法完成,你不用操心。”

沈七刚要说什么,突然和上官澜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退到东窗后,东厢房有一条秘室,一旦有异动立刻便可从那里离去。院门打开一条缝,闪进了一条瘦削的身影,沈七道:“是小李。”

小李带来了一个消息:“严嵩的人已到山脚下!一会儿便到方丈室饮茶。”

沈七望着窗外,嘴角浮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轻轻吐出一句话:“地狱无门他、自、来。”

上官澜看了沈七片刻,似要说什么,最后却咽了回去。

“这是最后的一次刺杀,无论成败,只要你能活着回来,便可脱出暗流,从今往后随便你爱去哪里,做什么,都由你——记住我说的话。”这是离开前,上官澜说的最后一句话。

方丈室北面的墙其实是一条夹壁,夹壁外挂着一幅画在竹蔑上的《一苇渡江图》,遮住了墙壁上的小洞。外围的刺杀已布置好,由上官澜亲自负责,现在沈七就在那层夹壁里,恰好能透过小洞外竹蔑的缝隙观察到整个方丈室的情况。

从脚步声听,一部分侍从被留在了院子外,到院子里之后,又有十几个人被撇下了,最后进方丈室的只有七个人,一个是静慈禅师,另一个是名清癯老者,神色淡然,偶尔一转眼,却隐隐透出种狡诈深沉,沈七知道这便是严嵩了。严嵩身后跟着五个人,左边是名身材极矮的汉子,肤色极黑,长得像一块木炭,想必是关东来;他旁边生了双似有情似无意的丹凤眼的男子自然是凤真郎;一旁的老头儿和瞎婆子必是崔沅、张秀儿这对鸳鸯罗刹,走在最后的——那是名全身被黑纱笼罩的女子,连面目也被一张黑纱遮了。

提前已知赵南若今天在这里做接应,沈七心中倒并没有任何波动。他神凝气定,将刺杀的过程默默在心中推演了一遍。

他要等的是一个机会。

一击必中的良机往往只有一次,稍纵即逝。

而他要做的是抓住那个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否则等外面的大批侍卫进来,他纵有通天之能,也一切作罢。

严嵩在莆团上坐下,五个扮作随从的侍卫团团立在他身后。静慈方丈沏了茶,捧到严嵩面前,“施主请用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