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磨刀霍霍,七千三百万贯!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花雪飘飘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0章磨刀霍霍,七千三百万贯!

第240章磨刀霍霍,七千三百万贯!

文渊阁。

丈许木几,江昭摸着几道文书,作沉思状。

确切的说,五道文书。

第一道是刑部与户部呈上来的关于一些法条的修订文书,主要修订了《市易法》、《禁榷相关法规》、《免行条贯》三大市场贸易条例。

《市易法》主要是规范一些基础的市场贸易行为,并对一些可能有争议的商贸行为作出了具体裁定。

《榷场相关法规》主要是规范边疆的茶马贸易以及专营生意等相关贸易行为。

《免行条贯》主要是规范商人的纳税问题,以上、中、下三种等级区分不同行业的纳税比例。

三大贸易条例,主要就两个目的:

一则,规范相关专营生意的纳税问题。

内阁一纸政令免了官府的官营生意,无疑是让利于民,商人必须得合法经营,向上纳税。

甚至,江昭都有打算设立一支具有一定武力的收税部队,就跟锦衣卫和fbi一样。

二则,区分纳税的标准,从而鼓励小商小贩经营生意。

自真宗皇帝至今,已有五六十年之久,“商业税”的比例可谓是越来越高,从本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已经渐渐涨到了五成左右。

如今,朝廷开放重视工商业的政策,除了是配合清丈土地以外,也是为了让国家实现商业化转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五成比例的商业税还是太低。

七成、八成,这样的比例才是正常的实现财政商业化的标准。

更甚者,九成九都是商业税,农业税几乎可以忽略,甚至是就此彻底取消农业税,不再让百姓纳税。

当然,凡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第二道是关于清丈土地的文书,为江昭执笔书就,不日就要颁布下去。

近些年,农业税的税收都在两千万贯左右,约莫是赋税总量的一半。

可实际上,这仅仅是征收了有纸面记载的土地赋税。

要是真能查的清,暗地里的土地起码还能收上来两千万贯。

就是这么夸张!

这道关于清丈土地的文书,主要就是把清丈土地划作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清丈得越多,就证明你越有本事,越是可受重用。

至于官员有没有可能“无中生有”?

可能性几乎没有!

毕竟,官员可不单是清丈土地这一个政绩标准,收税完成率也是政绩标准。

光是清丈上来纸面数据,不收上来实际东西,一样是不堪大用之辈。

第三道是王安石呈递的考成法相关黜免状况。

自三月实行考成法以来,二十余天用作适应,四月起正式实行考成法,事事计入考成薄,五月、六月相关考成呈递文书入京、七月核验考成结果

八月初,关于两京一十四路考成法的核验可算是有了结果。

三千七百余官,万余小吏!

当然,说着不少,可一旦下划到千余县城,也就相当于一县贬掉三两位入了品的官以及十位左右办事的小吏而已。

第四道是关于银行存钱的文书,为章衡上奏。

银行开设一天,存钱合七千三百余万贯。

其中,有六千八百万贯左右都是大商们存的钱,余下的五百余万贯则是官员、勋贵们存的钱。

其中,六位内阁大学士都是存钱主力军,一人存了二十万贯左右。

二十万贯,也就是差不多四位大商合力存的钱,可谓相当之多。

但,对于内阁大学士而言,着实算不了什么。

无它,光是俸禄,几位内阁大学士一年就有三千六百贯之巨。

要是算上杂七杂八的俸禄、职钱、赏赐等,一年搞上三五万贯根本不是问题。

二十万贯,也就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为官几年的收入而已。

除了几位大学士以外,太皇太后曹氏、宁远侯顾廷烨也是存钱主力军,都是二三十万贯起步。

其他的钱,则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勋贵存入。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勋贵、官员都还是选择暂时观望一二。

毕竟,朝廷的信用嘛.不能说没有,但也几乎为零。

鬼知道是不是朝廷缺了钱,设立银行捞一波就跑?

最后一道文书,则是江昭要呈递上去的文书,其上不乏“炸弹”、“火炮”、“女真人”等字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