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难以成事 - 穿越之大宣第一平民 - 我爱吃肘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九十七章难以成事

徐景昌自然是想更进一步,从南都拿到更多的紧俏物资,今后徐家后辈将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选择!而杨溥的目标很明确,虽然不敢明着破坏异族政策,但是却可以另辟蹊径,安排更多的士绅家族的子弟,占据部族的权柄。

已经和朝廷几位大人商议妥当,真到了困窘局面,即使放下身段,联合孙继宗和王振,也要把姜皓捉拿下狱!

而草原上也是不平静,无论是阿鲁台还是脱欢,都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南都,所以都是暗自撺掇几个部族的小首领

松山堡外货运码头,现在每天在这里的货船客船数量繁多,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随意停靠的爽快自由了,码头附近有外海水师维持秩序,按照先来后到依次卸下人货,直到巡逻的小船挥旗示意,下一艘才能向前!

戴进和夏芷正从窗口向外窥视,戴进喟然一叹:“没想到老夫潦倒一生,居然晚年背井离乡……”

戴进原本是首饰匠人出身,后来因为做出的首饰没有品相,所以生计艰难,后来也是发狠,学习了绘画,艺术都是相通的,还真是这个道理。

得到艺术加成的戴进逐渐在江浙打出名气,随后被人举荐入宫,作为宫廷画师。

本以为自此步入人生巅峰,谁知刚刚入宫便屡受排挤,痛定思痛之后,决定还是找找后台,后来经过同乡帮助走通了杨荣的门路。

本以为有了大树好乘凉,谁知这三杨之流极为爱惜羽毛,不愿过多干涉内宫之事,急切之间也难以成事。

不过因为画作的神韵,也是逐渐受到南直隶官吏的追捧,可以说仕途开始顺畅起来,谁知一个神转折,杨荣突然致仕。

而且还是背负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骂名,与杨荣走动密切的戴进终于被人攀咬,还是御史台的同乡提前泄露风声出来。

这才慌忙出逃,可是来到民间,又不会其他技能,光是卖画为生也没有多少进项,而重新拿起金银首饰打造。

又需要大量的本钱,结果戴进的日子更加潦倒,后来也亏得戴进徒弟夏芷,徒弟夏芷的徒弟已经在包装厂做了设计师傅,还拿了每月十两的高薪。

夏芷和戴进简直是惊掉了下巴,夏芷的画技现在还无法同戴进相比,他的徒弟更加不堪,现在倒是收入稳定。

按照这个道理,祖师戴进起码得十五两左右,那就是相当于后世七八千的收入,没有士绅儒林吹捧的画师,是很难出头的。

况且戴进还不是儒林出身,被人轻蔑的称为画匠,其窘迫可想而知,现在大宣盛世之下,文化鼎盛,文人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

所以杨荣一倒台,其他同行就开始攀咬戴进,戴进得知辽东徒孙的境况也是和夏芷打通关节,登上了开往辽东的海船。

听到戴进心情颇为颓废,夏芷立刻出言开解:“恩师不必如此,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恩师一身本事何愁今后的前程?”

正当轮到戴进这艘船时,突然外面哄闹一片,整个小船都开始明显的摇晃,师徒两人面色惨白,以为遇到了什么风浪,连忙冲到窗口哆哆嗦嗦的向外张望。

整个窗口却只能看到七八支巨大船桨,挤开这些小船直直冲向码头。

如此大的船只,可能是姜皓的船队回来了,其实姜家有专门的码头,一般不会来这公共码头挤,除非发生紧急情况,周围的船只不断有人骂骂咧咧。

不过看到船头一排锦衣卫立刻闭嘴不言,船头几个锦衣卫嫌弃的扫视一周,这才指挥船只靠岸,不一会从船舱之中走出大批官军,看盔甲样式应该属于中军都督府的兵马。

等所有人马下船,大船这才缓慢离开,戴进等人这才停靠下船,还好夏芷徒弟张俛早早在此等候,看到戴进、夏芷立刻大礼:“师祖、恩师一路劳苦,且随小徒进城歇息!”

戴进不识张俛,可是夏芷哪里跟你客气:“刚才朝廷官船上,不知是哪位大人?”

张俛警惕的看看四周:“恩师或许不知,听说是姜大人请求朝廷指派肱骨大臣,前来辽东……”

这朝廷之事在这里确实不好分说,于是大家乘坐马车赶往姜家堡,这里是辽东最发达的地方。

月供银钱也是最为丰厚,戴进饶有兴趣的看着这宽阔的道路,以及两边一望无际的麦浪,现在正是收割麦子的时候,无数的人在麦田里劳作。

间或有人干的疲乏,直起腰来喘着气打量着来回的马车,戴进起先还没有觉得什么,后来越看越是觉得不对劲,好像比别处少了些什么?

但是少了什么又是说不上来,把眼光收回车厢里,看到一身儒生打扮的夏芷和张俛,这才恍然回神,少了监工的士绅爪牙呀!

也不是说所有的田地都有士绅爪牙监工,但是任何地方至少也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于是又是仔细打量这边的田地。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所有的田地里都只有农人在劳作,剩下的就是雇来的帮手,甚至是一些异族人,至于田埂之上则是各种孩童在玩闹。

起先夏芷也没有反应过来,张俛得知原委也是一声叹息,于是仔细分说这里的曲折,原先这里的土地也是大部分集中在士绅老爷手里。

可是由于辽东雇佣佃户的银钱越来越高,士绅老爷可以驱使的农人也是越来越少。

大部分农人也是被各种工作岗位吸引,现在纯粹务农的人正在锐减,毕竟务农除开士绅权贵的盘剥,还需得小心老天爷的脸色。

万一遇上灾年,几乎是家破人亡的结局,而务工则是有效的规避了大部分的风险,于是各种作坊也是开足马力生产。

可是在各种轻重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传统的农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现在已经不是士绅权贵受到了影响,连军屯都有无数人逃荒而去。

于是六部清吏司也是慌了神,于是来请教姜皓,姜皓自然是早有准备,于是这些个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