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陷入沉思
周卫一把将姜皓掐到身边:“你这竖子倒是存了不少好物件……!”还未说完就被姜皓打断:“恩师稍安勿躁,小子已经准备好一副崭新的望远镜送到府上,恩师尽管放心,其他人想要,也是好商量,至于大量需求,二十两一个,如何?”
常曳几乎要骂娘了,这自然比原来的千里镜好用,可是价格也太高了,文官先不论,光是各级军官以及各处屯堡,这是多大的缺口,每个二十两,算下去那是要逼死户部的人呀!
孟应勇老脸也是一寒:“当真不能商量?”
姜皓也是正色看着孟应勇:“老将军莫要激动,老将军可知古尔出、别里格之辈皆是不信你等,唯独信任小子?”
孟应勇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有想过,其他几人也是面面相觑,姜皓先请罪,这才面向诸人:“不知孟老将军可否训练三万草原精锐铁骑?”
孟应勇白双眼一瞪:“这有何难?老夫征战一生,莫说三万,即便十万,老夫也能稳妥!”
姜皓貌似沉吟片刻:“不知老将军可否为这三万铁骑,配备足够的战马操场,安顿好三万部族的家属亲人?”
孟应勇一愣,随即陷入沉思,周卫不悦看着姜皓:“你这竖子!如何言语?老哥勿怪,竖子之意可是说,这草原之事与中原大大不同?”
姜皓拳掌相击:“恩师所言正是道理,刚才小子拿出此物,是否价值二十两你等心知肚明,可依旧对小子怒目而视,请问诸位,如果制出此物的是古尔出,各位会如何?”
众人多少有些脸红耳热,按照以前的章程,强取豪夺虽然不会,但压低价格那是必然,想到这样做,一旦后果严重,草原投效之人必定离心离德!
看大家都是面色沉肃:“诸位可知?小子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拼命打压南都士绅,同时抬举孟学,不如此,南都四周外族早晚之间全是死敌!”
常曳虽然眼界开阔,却也没有想通所有关节:“后果果真如此严重?姜大人何不仔细道来?”
姜皓笑着看着常曳:“大哥执掌户部清吏司,可知现如今京城、滨海,包括姜家堡在内,雇佣农户、帮闲,与以前有何区别?”
这个是常曳份内之事自然门清:“按照现如今的情况,普通百姓状况大为改观!”
姜皓环顾一周:“当初我挤兑士绅之时,你等多有闲话,我姜皓为一己之私,与民争利,有辱斯文,如何如何。
且问诸位,这些最善于剥削百姓的士绅,一旦进入朵颜或者山谷为官,会如何?”
众人多少脸上有些讪讪,常曳和陈泽聚在一起,将姜皓以前种种施为仔细捋一遍,惊讶的发现,于是将所有大人叫到一起仔细分说!
建立商队,吸收大量流民乞丐,运来十万流民,开始各种密集型大型工坊,吸收所有流民后,开始为朵颜和山谷的部族提供大量工作机会。
先后制出水泥、肥皂、彩瓦等畅销产品,因为这些垄断暴利,让工匠的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哭着喊着要送孩子学工匠技术。
现在南都各处都出现工匠荒,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得南都的产出的各种物件更加丰富,光是这家具已经有数十种品牌!
这样也增生出很多职业,广告业,新闻业,运输业,仓储业,养殖业等等,就是这些新产业再次分配出大量人手,导致现在的用工荒更加严重!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草原牧民成批的涌入南都,在迎合市场大量需求的情况下,也是遭遇最小的阻力,大家重新回头整理才惊讶的发现。
就连太宗皇帝的北巡可能都已经在姜皓的意料之内,不知不觉间,一个庞大的、严密的、高效的跨国际集团已经慢慢形成!
可是这个庞大机械的大部分按钮都在姜皓的手中,其他人想要觊觎,没有足够的知识,没有足够的外部支持,上去就是跪!
这就是姜皓给后继者出的难题,所以这后继者必须是博学且包容,犀利而睿智,大家看待姜皓的眼神又是一变!
姜皓依旧不紧不慢的品着茶:“诸位不必如此,如今开创出如此局面何其艰难,以后对待外族不需姜某置喙,只要报纸专题报道几次。
我想诸位的颜面也不好看,以前孟老将军问交趾为何如此,再给朝廷一百次机会,结果还是一样!
你如果没有做好稳妥所有交趾百姓的准备,不要妄想染指交趾,朵颜、女真、去你的、郭尔罗斯皆是如此!”
姜皓这才缓缓起身,踱到焦礼身边:“焦将军可想要十万精锐铁骑?”
焦礼虽然没有回答,但炙热的双眼已经说明问题,姜皓接着来到施聚身边:“施将军呢?三万女真精锐游骑,如何?”
接着就是常曳和陈泽:“两位大人,可想这南都成为富足之地,管理十倍之土地?”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最后才来到周卫、孟应勇身前:“恩师!孟老将军!若要成事何其艰难?必须让外族归心,如何归心?
劳者有其职,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院,战者有其兵!可是若要成事,从今日起,诸位之辖地,绝非南都方寸之地,各位可明白?
若要青史留名,还需得奋起一番,如是不愿,在下也不强求,但有言在先,今日投效南都的外族,皆为大宣子民……”
说着就走到阮尧民身前,眼神古怪,像是心中有什么天大的疑惑,阮尧民心中一紧,这姜皓在南都已经是庞大的存在。
也许除了老夫人和周卫,谁都得陪着小心,于是也是谨慎问道:“姜大人,可是有为难之事?”
姜皓点点头:“的确为难!按理说此事小子不好置喙,只是涉及朝廷颜面,也只好勉为其难的分说一二,还请阮公公酌情处置便是!”
沉吟一番这才开口:“听闻这南都有几位镇守太监颇有功勋,在下孤陋寡闻,只听闻张童儿、阮尧民、亦失哈和王彦几位,对我南都多有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