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遥相呼应
听完梅英的描述,也是服气这些士绅的短视,这姜皓但凡是留下一条性命,这些士绅到时如何收场?想清关节也是立刻答应,晚间秘密派遣军士参与围捕。为了保密,直到晚上盛先才推脱有盗贼,秘密带着一个小旗四处搜寻,和家丁队和道门高手遥相呼应,一个夜里,城内城外共抓获夜间捣乱贼子三十余人!
凡是参与的士绅都是心中惴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还没到中午,斥候队十几匹快马就呼啸入城,带来的姜皓朵颜大捷的消息。
整个姜家堡瞬间沸腾,而心中有鬼的士绅都是如坠冰窟!
阮福安一路直奔孙府,得知老夫人有恙,城内许多富贵人家都来探视,也有好些来姜家打探消息以作应对。
老夫人虽然嘴上没说,心中却是敞亮,皓儿遭了许多人怨怼,只要稍有差池,姜家必定万劫不复!
常曳的夫人殷勤的扶着老夫人:“老夫人不必忧心,夫君断言姜大人绝非短命之人…”
话未说完,阮福安就带着三个大汉风风火火的闯进姜家,阮福安一进大门就大声呼喊:“大捷!老爷朵颜大捷!阵斩朵颜敌军四千余人!俘虏三万有余!另缴获无算!”
一声大吼,让整个病怏怏的姜家瞬间气势一变,每个丫鬟下人都是立刻腰背挺直,重新回到南都第一家族的气质,而来探听消息以图后续的人,则是面色狐疑或尴尬的互相嘀咕!
本来在内院的李云赋等人得了消息,也是不顾内外院的体统,着急忙慌的就冲了出来,看到三夫人已经冲了出来。
阮福安赶紧单膝跪地呈上书信:“回三夫人的话,老爷在朵颜大获全胜,这是老爷的亲笔信!”
李云赋也不要丫鬟转呈,一把就夺了过来,飞快的一目十行看完,一颗心这才落回肚里,这边解胡氏和小翠也是扶着老夫人快速奔了出来!
李云赋一扫刚才阴霾,整个人都是神采飞扬,将书信恭恭敬敬的交到老夫人手中:“娘亲,如今老爷朵颜大捷,挣了天大的脸面,以云赋看,不如庆贺一番,也算消消晦气…”
老夫人开怀大笑:“使得使得!云赋自去办理便是,皓儿果真威武,快!快扶老身去娘娘处还愿!”
小翠应了一声正要回转,解胡氏却是冷哼一声:“且慢!那些个士绅富户还在外院等候消息,云赋何不去挤兑一番?”
不光老夫人沉下脸来,李云赋更是俏脸寒霜:“娘亲放心,自有云赋去应对!”
说完就带着如冰满脸春风迎向这些士绅,刚才还冷眼旁观的士绅,现在就像受惊的兔子般诚惶诚恐,不住的作揖行礼。
李云赋微微一笑:“今日多谢诸位前来探视,如今我家老爷大胜而归,想必诸位也是称心如意,不如留下吃杯酒水?”
各怀鬼胎的士绅老爷哪敢留下献丑,一会着南都各路官员必定登门道贺,自己这身份也只能在泥腿子贱民身前光耀一番,于是都是装模作样的连连作揖恭贺,片刻功夫走个精光!
等这些人全部消失,小红这才向旁边的地上呸了一口:“看你们如何在我姜家神气!”
李云赋现在心情畅快,欢喜的白了小红一眼:“就你贫嘴!”
三天后的京城,这里因为姜皓的悍然参战,文官武将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今日金英伸长脖子正准备开口。
御史王文就着急忙慌的窜了出来:“陛下!臣弹劾姜皓目无君上,为祸边疆,请陛下重重责罚!”
定国公徐景昌就站了出来:“胡闹!边关之事,你这小小御史如何置喙?如果放任朵颜任意扑灭亲善大宣的族人,那么南方将举世皆敌,那时你王大人将是千古罪人!”
金英尴尬的伸着脖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尼玛不按套路出牌呀!本公公还未喊开始,这就掐上了是吧?
太宗皇帝也是被吵得脑仁疼,这战事非比寻常,如果局势紧张,周卫早应该采取手段,况且按照周卫的说法,单单明面上的军队就远远强过这些叛军!
还未理清头绪,张程就站了出来:“陛下,即使姜皓获胜,也必须追究他的罪责,如果不严加约束,边疆武将岂不是都可随意开战。
谋图不轨,那我大宣岂不是到处番镇,四面烽烟!”
文官大佬赤膊上阵,张辅一个眼神,成国公朱勇也是站了出来:“杨阁老慎言!朝廷粮饷皆在朝廷之手,边关武将莫非走通杨阁老的门路。
才能获得这许多辎重,没有辎重粮草,还能如何蹿跳不成?”
张程被气的七窍生烟,偏偏发作不得,对方国公的身份本身就不怵他,而且边关粮饷皆在户部管辖,除了手段通天,钱粮充足的姜皓,任谁来,都没有足够物资开战!
杨仕图看张程受挫,也是心中凄苦,杨英致仕后,二杨一张领衔文官的局面被打破,很多年轻俊彦都步入朝堂,如于谦、徐有贞、陈泽、常曳等。
他们的风格与老派文官大不相同,更能接受新事物,思想更加开明,南都清吏司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南都水泥在京城大行其道,连皇陵修缮,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水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北宁建设对此事非常重视,派遣专业的施工队伍,更是打包带来许多木匠、石匠和画匠,一番整治下来,不仅破损的地方焕然一新。
石匠还将许多地方重新打磨,画匠重新润色,一眼看去居然是簇新。
太宗皇帝对此也是龙颜大悦,因此水泥在京城立刻成为紧俏物资,更要命的是,南都望族刘梓孝盘下南直隶的代理权,徐景昌获得经营权,工部户部皆是攒下不少功绩!
到此时节,不管朝廷六部还是几位国公,对于姜皓的态度都是不知不觉发生变化,原来从不参与党争,只专心商贾的徐景昌。
如今也是赤膊上阵,杨仕图第一次感觉文官力量的萎缩。
不过作为文官领头羊,只能硬着头皮奏道:“陛下,姜大人纵有许多功绩,但怎能擅动刀兵,长此以往,南都岂有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