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问心无愧
朱勇正兴奋自己想通一切,又是戛然而止,狐疑的看向张辅:“老哥,可是说不通呀!姜皓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陛下如是不假辞色,又岂能成事,为何偏偏是杨仕图留守南都,这张程刚好又去了九边,这杨荣落得个名利两空!姜皓如果能够左右陛下……这绝不可能……”
张辅和于谦听到朱勇蹩脚的分析都是哈哈大笑,朱勇更加郁闷,不敢去寻张辅的晦气,一把揪住于谦:“你二人为何这般取笑?
今日你等不分说个清楚明白,某家定让你试试我这老朱家的拳脚!”
于谦赶紧告饶,这历史上于谦虽然挽狂澜于既倒,但只是从中谋划,论起武力值自然和朱勇不可同日而语。
于谦收敛笑容:“成国公却是想岔了!姜皓不需要任何人助力,这二杨一张便会自己步入彀中,成国公莫是忘了。
这南都晚报如何分说,杨仕图如何为民请命,南都糜烂之时,也只有杨仕图最为懂得取舍,舍小节而保大义,张程杨荣皆不会做到如此地步,是也不是?”
朱勇一寻思,还真如于谦的分析,张程是个不轻易下注的人,遇到大事都会观望,杨荣更是不屑斯文扫地。
就算如何,也不会给这些泥腿子半分颜色,算来算去,还真是只有杨仕图会做到这个地步。
于谦继续分析:“至于杨荣为何不去巡视九边,当时在南都你也曾看见,这姜皓如何羞辱二杨一张,这已经埋下伏笔。
只有杨仕图会忍辱负重的料理流民,至于最为傲气的杨荣,几时被人如此羞辱,又怎会落下颜面,继续巡视九边,况且……”
剩下的话,于谦就不好分说,因为当时于谦并不在南都,也是听闻一些闲话以及从报纸上的分析所得。
并不敢就此断言,张辅则是全程围观,也是当仁不让:“你可还记得,当时姜皓被打砸多处产业,连府邸差点遭殃受累。
且问你等,这些个东厂锦衣卫,哪里来的狗胆?如老夫所料不差,陛下也是清楚一些内情,才将这冲动的杨荣调回京城……”
朱勇不敢置信的瞪大双眼,一张大嘴如同饕餮猛兽,一直忘我打开,猛地给自己额头一下,这才正常:“如你等所说,这二杨一张皆是自己弄死了自己?”
这比喻虽是不雅,却是丝丝入扣,张辅喟然一叹:“姜皓这竖子的心机,超过老夫多矣,我与廷益也是事后分析。
在当时的情况,面对几万流民,面对陛下的责难,还能有如此谋划,先前老夫以为,二杨一张过后,廷益你定是一代首辅,现如今,比起这竖子,恐怕稍稍不如……”
于谦也是心中激荡:“早就听闻这姜大人睚眦必报,阴狠毒辣,今日一见,更胜传闻,如果姜大人在朝中有足够根基。
二杨一张恐怕已经被吃干抹净!只可叹这些南都士绅还想搅风搅雨,岂不知全部落入姜大人的圈套。
现今最为强势的杨荣致仕,还有何人为这些士林遮风挡雨,偏偏姜大人还抬高百姓薪俸月钱,听闻现今士绅的土地都是无人料理。
姜大人不费一刀一枪,就将这些士绅打压得不能动弹半分,恩师周卫几万边军,还有姜大人一万精锐部曲,恐怕早已经磨刀霍霍……”
三人分析的不错,只是还漏算了一条,这二杨一张之中,不但杨荣是文人脾气最重最执拗的人,还是二杨一张之中子嗣最多者。
也是最豁得出去的一个,剪除杨荣,二杨一张战力陡减一半左右,更妙的是,即使杨仕图和张程登门劝慰,多半也是不欢而散,杨荣清高,便是他的死穴!
京城,杨荣府邸,自从朝中致仕而归,就把自己锁在书房之中,到了下午依旧水米未进,长子杨恭在朝中尚宝司任职,自然早已经得知朝堂之事。
所以整个杨府都是一片阴郁,这杨荣不止在朝堂强势,在家中更是说一不二,现如今也没人敢去打扰半分!
直到下午,杨仕图、张程、胡濙和郭琎等人来探视,这才打开书房,大家看到杨荣面容平静,皆是心底一沉,与这杨荣交往多年。
自然知道他的脾性,如是发泄一番反而是好事,如此平静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呀!
今日之事多多少少与杨仕图有些牵扯,这时也是硬着头皮向前一步:“勉仁兄何至于此,不如……”
杨荣苦涩一笑,挥手打断杨仕图的话:“我等乃是建文朝的进士,自入朝以来也是兢兢业业,可惜我文人一脉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如之奈何,我等虽被称作二杨一张,号称几朝重臣,但我等皆是称不得旷世贤臣,只是三人取长补短,才能有今日的名望。
可名望自何而来,乃是士林大儒的抬举罢了,今日一败,今后我辈儒林焉能纵横捭阖?”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张程与杨荣最是投契,也是站了出来:“勉仁兄权且消消火气,不如随我等入宫……”
杨荣双眼一瞪:“住口!我辈士林子弟,岂能受那嗟来之食!自古帝王皆无情,今日老夫当庭惹来是非,也是咎由自取,但为我士林之事,老夫何惜此身?”
没想到到这杨荣瞬间怒气值全满,将这张程骂的脸色数变,最后还是忍耐下来,还是杨仕图苦劝:“勉仁兄切不可意气用事,当以国事为重……”
一说到国事,杨荣的眼神瞬间凌厉:“老夫一生问心无愧,自然比不得你杨阁老心系天下苍生,现如今朝中乡野皆是称颂仰望。
自然名垂青史,万古流传,老夫相比之下,自愧不如!”
杨仕图就是再好的脾气也被气出火气,手指颤抖着指向杨荣,正要与其掰扯一番,却是被后面的胡濙和郭琎死死拉开。
张程看杨荣如此执拗也是心中郁郁,正准备最后尝试一番,却是听到前院传来唱喏:“圣旨到……!”
于是这边的大臣都是跪伏于地,王仪打开圣旨开始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杨荣,公忠体国,匡扶社稷,为我大宣,劳碌一生。